宣亦文玩:“惠逸公款紫砂壶”赏析
在林林总总的古代工艺品中,明清紫砂器为瑰宝之一。紫砂器承接着中国文化深厚之集韵,经过百年的发展,至万历时期,公元1600年前后就完全成熟了,成为一项独特的工艺品。紫砂器以紫砂壶为代表,成熟于明代万历年间,繁荣于清代,鼎盛时期为康熙至嘉靖、道光时期。
紫砂器,尤其紫砂壶,是中国明清工艺品中的神秘美妙之器。它的神秘在于,首先,虽然关于它的记载亦有不少,但是,它的历史和明清优秀传世品制作者的面貌至 今仍然比较模糊;其次在于它的原料。陶器虽然是世界上多元化的发明,地球的表面和岩层中不乏陶土资源,但是,像紫砂泥这样的紫砂陶土,目前仅产于宜兴一 处。一般人仅仅凭肉眼很难区分正宗紫砂泥和与它类似的陶泥之间的差别。
紫砂壶在交易市场行情看涨,是极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名家大师的作品往往一壶难求,正所谓“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陈鸣远、惠孟臣、惠逸公 、顾景舟、王南林、吴云根等宜兴紫砂壶大师的作品更是“领头羊”的存在。
紫砂器的美妙在于,色泽深沉无华,特别是紫砂壶,集审美和实用于一身,要充分领略它的美感,必得懂茶而喜饮之,在饮茶中与之交流,美妙之感顿时悠然而生。 在交流中,它会愈来愈美,如果仅仅由于它日渐盛丰的所谓经济价值而收藏,束之高阁,则比较难以得到这种审美娱悦感。
本公司最近有幸征集了一款紫砂精品“惠逸公款紫砂壶”,藏品高:15.6cm, 口径:6.5cm, 底径:9.5cm。壶各面匀衬规整细腻工精,下抽为圈足。各处匀以弧线处理,线条明确流畅,毫不拘泥。拱盖,高钮,充分运用点、线、面的变化,起承转合交待清楚,整体结构合理。底部落款惠逸公。
紫砂泥色泽温润出色,比例端庄,壶嘴贴身胥曲流畅,细方把透出灵气;壶口与壶盖结合要严紧,钮方,粗砂细制作,如论者所评,逸公擅制小壶,上追惠孟臣,有“二惠”之称誉,泥色最奇,小壶佳者则长于工巧。
惠逸公 (约公元1766—1831年),清朝著名紫砂艺人。惠逸公生于清雍乾年间,他大小壶兼制,以工巧闻名,可与惠孟臣相提并论。与明朝的惠孟臣并称“二惠”。逸公制壶形式大小与诸色泥质俱备,且长于工巧,而浑朴不逮。逸公书法楷行草书俱备,楷书尤有唐人遗意,而竹刀钢刀俱备,刻镌或飞舞或沉着。其壶泥色最奇,小壶亦有佳者,莫若手造大壶之古朴可爱也。
惠逸公前辈的作品是不可再生的“摇钱树”。只要其作品现身在交易行上,不管国内还是国外,皆逃离不了被众多收藏家激烈争夺的命运。而且在交易市场上价格相当不菲,流通在市场上的也已经寥寥无几。13年的加拿大名壶珍瓷交易专场,尤其是将中国市场紫砂的热火延伸到了海外。
学者认为,惠逸公款作品在暴涨,虽然这之中不缺乏一些投资客的身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却也代表着,惠逸公大师的作品得到来自各界人士的认可与喜爱。
电话:(刘小姐) 征集邮箱 总部地址:广州市天河区花城大道87号高德置地广场B座11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