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应 求购 产品 公司 登陆

榆林科士达UPS电源厂家

  • 发布时间:2019-04-29 08:59:16
    报价:面议
    地址:北京,昌平,昌平青年创业大厦
    公司:大成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手机:13522683821
    微信:UPSxdc686868
    电话:010-57737032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长期以来,在国内机房数据中心电源的设计、建设与应用过程中,“零地电压”被忽悠得神乎其神,甚至成为了机房供电电源品质的首要指标。近年来这种趋势愈演愈烈,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一反科学的的“零地电压”标准,如某GB级的机房设计规范要求“UPS供电系统的零地电压的有效值控制在小于2V的范围内”等,许多厂商与用户都习惯于将数据系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归给于零地电压引起的。目前,国内业界忽悠的根据“统计数据”“零地电压”过高对IT设备,如主机、小型机、服务器、磁盘存储设备、网络路由器、通信设备等的影响可概括为下列几种:

           可能导致IT设备中的微处理器CPU芯片出现“莫名其妙”地致命损坏;

           可能导致IT设备出现死机事故的概率增大;

           可能导致网络传输误码率的增大,网速减慢;

           可能导致存储设备存储设备损坏、数据出错等。

           某些知名IT厂商规定零地电压大于1V不给开机等。

    但是综观国际的IEC和UL电源标准,却根本没有“零地电压”这一名词,遍寻IEEE的文章也没有检索到任何“零地电压对IT负载影响的相关文献”。有趣的是笔者曾陪同欧美的电源专家访问一些中国数据机房用户,有些用户提出了零地电压的问题,可怜这些搞了几十年电源并参与美国UL电源标准起草的专家们根本就听不懂,经过反复解释才基本明白了所谓的“零地电压”的含义,但他很惊讶地反问:“在中国,有这一电压对IT负载影响的确凿证据吗?”。

    尽管零地电压对IT负载的影响还没有任何确凿的科学依据(绝大部分是把地电位与零地电压混为一谈),但是为了解决这一可怕而神秘的“零地电压”问题,国内许多用户却不惜投入大量的资金。如某通信数据机房采购了数十台变压器柜安置在各个楼层机房的输入端来降低零地电压,这不仅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降低了机房供电系统的可靠性,而且也大幅度增加了机房的运行成本,使本来就不太盈利的IDC业务更是雪上加霜。

    为此,笔者认为系统地讨论机房供电系统的“零地电压”产生、传递机理,特别是对IT负载的影响问题,使机房数据中心电源的设计、建设与使用者对 “零地电压”问题有一科学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二、输配电线路零地电压的产生机理

    在380V交流供电系统里,由于线路保护的需要,通常将三相四线制的中心点通过接地装置直接接地。当前数据机房配电系统的典型构架如图1所示,系统中通常配置一台或数台10KV/380V △/Yo变压器,Yo侧的中心点通过接地网直接接地,如图1中的G点。

    从变压器到各IT负载之间,为了安全运行和维护管理考虑,通常将这一距离中的线路分成三级配电母线,即UPS输入配电母线或称市电输入母线L1(含柴油发电机切换后输入),UPS输出配电母线L2,楼层配电母线L3,楼层配电再分路到列头柜(也有将楼层配电与列头柜合而为一的),然后单相接入机架PDU对IT负载进行供电。

    这样,从变压器的二次侧接地点G到IT负载的零线输入点N之间,有很长的输电距离,当负载投入运行后,一定有大量的零线电流从N点流回到各级母线,在母线的零排处叠加,叠加后未被抵消的部分将流回到G点。由于零线阻抗的存在,在各级母线的零排之间就形成了电压降。这样以G为参考点,零线上的各个点就形成了对地的电压降,这就是所谓的“零地电压”。零地电压从本质上来说,它与其它电压没有任何特别的地方,只是零线上的电压降。随着数字时代的来临,可穿戴的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设备将逐渐普及,智慧家居、智慧城市成为发展趋势,数据正与我们的生活变得密不可分,数据中心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电气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对数据中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数据中心能否适应新的需求?

    宋蒙:随着业务模式的转变,传统方式建设的数据中心逐渐显露出诸多弊端。

    1)灵活性差,难以适应多变需求。一次性建设模式与分阶段使用模式成为矛盾。一旦需求发生变化,已建成的数据中心对新需求无所适从。

    2)工程复杂,建设周期长。机房平均建设周期为500天,业务上线时间需要90天。按专业设计、建设,8大系统交*施工,工程复杂建设时间长。而IT业务要求上线时间大幅缩短,需要快速部署抢占商机。在节奏日益加快的数字化时代,快速部署、快速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3)能耗高,初期投资高。传统数据中心的建设配套设施需要一步到位,配电系统、空调系统和UPS系统等都需要一次建好,但实际使用的负荷是逐步增加的。这样造成很长一段时间达不到额定的负载能力,造成浪费,导致数据中心高能耗运营。

    4)管理效率低,运维体验差。传统数据中心中的各种系统都是分别建成的,造成监控集成度低,部分仍需人工巡视,不能真正实现综合管理,运维体验差。出现故障时,不能快速定位,耗时耗力。

    电气应用:针对传统数据中心的不足,可以采取哪种方法来解决?

    宋蒙:为了更加灵活、快速地响应用户的需求,需要更具弹性、更节能及部署更快捷方便的设计与解决方案,即模块化数据中心的设计理念。

    模块化数据中心是为了应对云计算、虚拟化、集中化和高密度化等服务器的变化,为了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营效率,降低能耗,为了实现快速扩容及互不影响。因此,对空调系统、UPS系统、机柜系统和监控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空调系统的精确制冷、动态制冷和高效制冷的革新,UPS低负载下的高效率、可模块化扩容和小型化支持单独模块等需求的创新,机柜的尺寸、承重的优化及通孔率的提升,监控的智能化及小型化等。基于以上因素,模块化数据中心必须采用完全不同于传统方案的理念去设计。在设计工作中,按照标准对数据中心场地进行模块化划分,即把整个数据中心分为若干独立的区域,各区域的规模、功率负载和配置等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计。随着业务需求的增长不断增加独立模块,从而实现快速建设,精确复制已有优秀方案。

    数据中心的模块化概念可以分为三个层级。

    (1)建筑级

    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园区由多个数据中心建筑单体组成,结合整个园区的的供电、供水和光缆等体基础设施建设,每个数据中心建筑单体可作为一个模块。

    (2)机房级

    在一个数据中心建筑单体内,将供电、供冷和公共区域等前级配套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后级的数据中心机房划分为数个模块化机房,根据不同的需求和进度灵活分批、分期建设。

    (3)设备级

    目前设备级数据中心的一个典型案例就是集装箱数据中心,在集装箱框架内集成IT机柜、UPS、空调和消防等所有机房设备。集装箱数据中心对空间场地要求较低,只需将管道、管线敷设到位即可,可以实现快速部署同时降低建造成本。国外有不少应用案例,主要应用于大空间的单层仓储式建筑。国内由于大多是楼宇式建筑,吊装上楼是一大难题,因此应用得较少。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2025 bestb2b.com

©志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