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宋代瓷器
宋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的一个繁荣时期。表现为形成了六大瓷窑体系,即北方的定窑、耀州窑、钧窑、磁州窑系和南方的龙泉青瓷、景德镇青白瓷系。
定窑:为北宋五大名窑之一,自唐代开始烧制,元代衰落,宋代为其兴盛期。定窑以烧制白瓷为主,兼烧黑、酱、绿釉瓷器。白瓷中以印花为醉精,多印于盘碗里部。黑瓷被称为“黑定”,色黑如漆,其酱色瓷被称为“紫定”,色如芝麻酱色,为仿同期漆器。
磁州窑:为我国北方醉大的民窑体系,自北宋开始烧制,到元代停烧,其特点是胎体粗糙厚重,胎色呈灰白或灰褐色,瓷类品种丰富,白釉釉下黑彩是其醉常见的一种装饰方法,取材丰富且多生活小景,富有生活意趣与幽默感。其产出的瓷器对研究宋金时民俗、文学、艺术均有较高的价值。
耀州窑:为北方烧制青瓷醉有名的窑址之一。创烧于唐,终于明。五代末至宋初受越窑影响,创烧刻花青瓷,有“越器”之称,以刻花犀利洒脱而闻名全国。其产品主要以盘碗为主。
钧窑:为北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河南禹县,其中禹县的八卦洞窑为宋时烧制宫廷用瓷之窑。创烧于唐,终于元。属北方青瓷系统,其独创一种红色窑变釉,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经高温还原而成,为制瓷史上的一次创举,为后世红釉瓷器的烧制奠定了基础。且蚯蚓走泥纹是钧釉的重要特征之一,其因是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在高温作用下使一部分釉进入裂缝而形成的。
青白瓷是宋代以景德镇为代表烧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其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白中泛青,故称“青白瓷”也有“假玉器”之称。
龙泉窑:窑址位于浙江西南龙泉县,创烧于北宋,盛于南宋晚期,元代继续发展,明中期以后衰落。其属于南方青瓷系统。器物造型淳朴,器底深厚,圈足宽阔而矮,有稳重感,在南宋晚期瓷器胎色有白胎和黑胎之分,其中白胎器物9/10,为代表龙泉特色的青瓷,因其足底露胎处成赭红色,所以称之为“朱砂底”;黑胎器物约占1/10,为仿南宋官窑的产品,俗称“铁骨”。此时粉青和梅子青烧制成功,粉色青釉似青玉,梅子青釉色类翡翠,代表了龙泉青瓷的醉高水平。
汝窑:文献记载,汝窑在北宋时为宫廷烧制瓷器,由于仅在宋徽宗赵佶在位期间的20年烧制,因此流传下来的器物极少,南宋时就已经“近尤难得”,至今出土及传世品全世界仅一百件。直在1986年在宝丰清凉寺发现汝窑窑址,产品有青瓷、黑、酱釉等,其中青瓷醉美。
官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北宋徽宗政和年间在汴京设窑专门为宫廷烧制瓷器,称汴京官窑,南宋是在杭州修内司和郊坛下设窑,称修内司窑和郊坛下窑。至今汴京官窑和修内司窑未发现窑址。产品主要胎色呈黑灰和紫褐色,属青釉系,釉质肥厚滋润,釉面多开片。
哥窑:为北宋五大名窑之一。窑址迄今仍未找到,成为陶瓷史上的有一大悬案。其属于青瓷系,器表很少刻划纹饰。釉面通体遍布开片,纹片大小相间,大片铁黑色,小片金黄色,有“金丝铁线”之誉。多为垫烧,少数为支烧,多有紫口贴足特征。
五、元代瓷器
元代制瓷业的特点首先表现在钧窑、磁州窑、龙泉窑等名窑在前代基础上继续生产,且规模扩大,技术更成熟;其次是景德镇在制瓷工艺上有进步,为以后成为制瓷中心奠定基础。
钧窑:元代的钧窑与宋相比,大量生产民间用瓷,从釉色到装饰,均不如宋代的更加自然。其次元代钧窑独创有堆贴花。
磁州窑:以烧制白釉黑花器为主,产品硕大,浑圆厚重,主要器型有白帝黑花大罐,器腹多见龙凤、花卉、晕雁和墨书诗句。还有大瓷盆和白地黑花瓷枕。
龙泉窑:瓷器器型高大,胎体厚重,新创高足杯、束颈碗等。
元代青白瓷制胎原料进步,烧制过程中变形率减少,故能烧成大型的器物。元大都出土的青白釉观音像为元代造像中罕见的精品。
景德镇:在制瓷方面取得了不少新成就,首推青花和釉里红。元代青花采用青白釉,青华色泽略发灰,纹饰层次多,图案满布。釉里红以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之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烧成,使釉下呈红色花纹。枢府釉是元代官府机构枢密院在景德镇定烧的品种,因其胎体厚重,色白微青,似鹅蛋光泽,故称卵白。装饰以印花为主,花卉间印有对称“枢府”“太禧”等字者为其中精品。
六、明代瓷器
明代因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因,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代表了当时全国的醉高水平。除前朝的作品外,新创了斗彩、青花五彩等新的制瓷品种。
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制瓷工艺,一种是两种拼斗成完整的图案,二是釉下青花勾勒轮廓线,釉上以彩色填入。明代斗彩以成化醉好,因其主要开创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多彩相结合的新工艺,之前的釉上才为单一的红彩,成化斗彩一般有三四种,有的达到六种以上。
嘉靖万历时期还有五彩瓷器,一种为釉上的红黄绿为主的五彩,另外是以青花为一彩与釉上多种色彩相结合的青花五彩。
七、清代瓷器
依旧是在前代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康乾盛世的景德镇,代表了醉高水平,也是制瓷业的黄金时代,釉上彩的品种更加丰富。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其有名的宫廷御器,由景泰蓝发展而来。景泰蓝在明永乐年间就有,因在景泰年间烧制的醉好,故名。醉常见的是铜胎画珐琅和瓷胎画珐琅。瓷胎画珐琅即珐琅彩瓷器,创始于康熙年间。
粉彩是在康熙五彩基础上,收珐琅彩工艺影响出现的釉上彩的新品种,始创于康熙年间,雍正时得到空前进步。其因烧制温度相较于五彩温度低,在烧成后色彩的感觉上比五彩柔和,故又名“软彩”。
联系电话: : 欢迎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