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车用尿素,崇左货车尿素,崇左车用尿素溶液订购热线:,面向崇左各区县批发车用尿素溶液。
国务院已经明确国五汽、柴油标准要提前供应,原定2016年1月1日仅仅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重点城市要供应第五阶段车用汽、柴油,现在已经明确整个东部地区的11个省市要全部供应国五车用汽、柴油,并且原定于2017年年底在全国供应第五阶段车用汽、柴油的日期也提前到了2017年1月1日。 但,仅仅对汽柴油品质量不断升级就能解决霾的问题吗?当然有压力,还需要一些辅助方法来提高效率。据威尔顿了解到,目前多数重型柴油车都在添加——车用尿素,来降低硫含量的排放。但车用尿素的使用毕竟是新鲜事物,许多人对此还认识不足,甚至还有一些使用误区。 车用尿素水溶液(CGT)标识标志是浓度为32.5%的尿素水溶液,是重型卡车、客车等柴油车达到国四排放标准的必备产品,其消耗量为柴油消耗量的4%~6%。尿素设备 车用尿素设备厂家 车用尿素设备 据威尔顿调研得知,目前车用尿素是一个单独罐体,并不与油箱相连,标载55吨半挂车,运行1000公里,一般使用量在30公斤左右,目前车用尿素零售价格在30元/桶左右。 威尔顿分析,随着国家国五柴油升级的不断推近,环境是典型的公共产品,无人能“独善其身”,配合环保的附加产品也会应运而生,柴油车辆配合车用尿素使用,不仅可以真正意义上的防污减排,也将为尿素行业发展带来积极作用。 “老李,您的车子该加尿素了吧。估计加完这次您的库存可就没喽,再存上两桶吧,用券有优惠。”广东韶关石油桂头站营业员小罗瞅了一眼顾客的车牌号,很快便从易捷门店堆头中找到顾客李先生寄存的尿素,并表示,上百桶标注着车牌号的尿素方位,她熟记于心。 该加油站全员以客户为中心,在销售车用尿素的过程中,一是积极引导顾客参与当期“油非互动”活动,切实为顾客谋福利;二是在便利店入口两侧整齐摆放车用尿素堆头,并为顾客提供“寄存服务”,使用黑色油性笔清晰标注,顾客车牌号;三是结合油站全员“头脑风暴”创意,共同在尿素加注管上研制可控开关、调节流速的调节阀,实现尿素加注“零残留”,深受顾客青睐。 “每每为顾客加注尿素,‘溢出’总是其加满的讯号,反应再迅速都浪费不少,且由于桶身的设计,少许残留的情况司机也是理解的。为了优化顾客的进站体验,我们多次开会研讨,并根据顾客的需求和建议尝试改善这个‘老大难’问题。”该站莫淳凤站长如是说。 “有了调节阀,我们可根据实际情况掌控尿素的加注流速及分量,灵活多了,自助操作也完全没问题,我认准这座加油站了。”顾客林先生十分满意地操作着尿素调节阀。 据悉,调节阀的出现,引得进站顾客好评如潮,纷纷称赞中石化除了质量有保证,服务也是贴心且更具人性化。2月份,该站车用尿素销售额达1.09万元,同比增1024%。 对于尿素这种需要经常更换的东西来说,车辆在使用过程中会买不到同样品牌类型的尿素,而且针对天气的不同尿素的使用也有所不同,那到底要如何添加尿素呢? 低温尿素行业标准有待完善 按照车用尿素的成分含量,温度在-11.5℃时,车用尿素就会出现结晶。因此,一些车用尿素企业提出“低温车用尿素”概念,也推出了抗低温车用尿素产品,而且不同企业的看法不同,一致的看法是,由于车用尿素产业刚刚起步,对于这种尿素是否符合标准并没有明确的界定,未来行业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方面的规定。 另外,国外防止车用尿素结晶的办法是在运输过程中注意保温,一旦车用尿素已经加注到SCR系统里,即使结晶,也会随着发动机点火而迅速升温、转化为溶液,并不影响尿素品质和效果,也不会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 不同品牌可以混加 但不宜长期如此 车用尿素溶液是无色、透明、清澈的液体,目前使用的车用尿素溶液一般由32.5%高纯尿素和67.5%的去离子水组成,用于还原汽车燃烧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 车用尿素溶液是浓度稳定的尿素溶液,只要用户保证加注的是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合格的产品,一般情况下没问题。不过,尽管不同品牌的车用尿素混加并不会对SCR系统造成影响,但并不适宜长期如此。 “我国车用尿素标准浓度在31.8%-33.2%之间,但这只是一个浓度值的范围,由于每家车用尿素生产企业采用的生产技术和工艺不一,因此不同品牌间的车用尿素产品混加后可能在化学反应下出现浓度超出临界点等情况,所以固定使用某一品牌的产品,这样对车辆最有保障。” 随着柴油车排放标准从国三提高到国四,尾气达标排放则需要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等技术来实现。利用车用尿素溶液对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处理,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的氮和水。国四柴油车在使用过程中,尿素使用量为燃油消耗量的3%~5%,每台国四标准的重型卡车每年消耗车用尿素约2吨。然而实际上,很多车主为了追求经济利益,采取了屏蔽SCR系统、加水等方式,达到少加或不加车用尿素的目的。 2017年2月26日,央视频道在直播间报道中提到,石家庄市每天运输车辆大约3.8万辆次,运煤车占90%以上,大量柴油车虽有尿素处理装置,但正常使用率不足10%,目前还没有部门对柴油车治理设施正常使用进行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