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画风越来越趋向柔和和流动,一个流淌着且有故事的小溪,一跃成为当地的旅游胜地,颇有感慨呀。同样的,一个有故事的企业才能凝聚员工和用户,成为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品牌。
人类为什么需要故事-
朋友多次安利之后,昨天晚上终于去看了电影《冈仁波齐》。"真是一个好故事。"这是我看完后感慨的第一句话。《冈仁波齐》这部电影,特点十分显著:简单的人物,简单的画面,简单的剧情,却是耗尽剧组心力,真人、真事、真情拍摄的心灵片,对有了些人生阅历的人而言,可以说是"触及灵魂"的好故事。
人类为什么需要故事-这和故事的独特魅力密切相关。事实上,每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背后不仅使人达到了愉悦身心的精神作用,而且传递了某种具体信息,促进故事在其传播群体之间更好的交流,更帮助达成了基于故事的群体价值观和文明层面的共识。
在数千年来的人类交流中,无论是传统的语言、文字,还是现代的网络、音像、视频,本质上都是交流方式的变化,但交流的本质从未改变,其基本内核都是这三点:交流信息,愉悦身心,达成共识。单一的信息交流、身心愉悦或共识达成,都容易通过非故事化的交流实现,但要能够快速持久地同时达到这三重作用,则非故事莫属。通过对事实或观点的形象化、细节化描述,故事以其独有的鲜活能力,很大程度上建立起人类的多元化知识体系,塑造了人类各个群体间的价值观,以及整个人类的文明。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故事是更符合人性的交流方式;而在那些流传千百年的好故事中,人性也是永不过时的主题。正因为如此,上至国家政权,下到普通民众,旁及各类市场活动,都能如此一致地重视故事、经久不衰地喜爱各类"故事大王"。
而在当下的市场中,这样的"故事大王"有什么作用呢-
公司为什么要学会讲故事-
稍加细心观察,就能发现一个基本事实:当下市场中用户更多的产品,阅读量更高的文章,关注热度更高的事件……背后都浸润了人性的主题。以其极简主义的风格,迅速成长为移动互联时代的超级APP;新媒体排行榜上的自媒体大号们,以深谙用户心理的标题和内容,引起人性层面的共鸣,引爆一次次社交传播;全民参与大讨论的王宝强事件,则因为婚姻这个深入人类社会和人性的主题,从娱乐话题升级为近年关注更高的社会事件。
正是因为以符合人性的方式传播信息,愉悦身心,达成共识,故事才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构成,也成为市场中的基础性交流方式。在社交网络空前发达的今天,对一个公司而言,学会讲故事已不只是加分项,而是成为必不可少的标配。
学会讲故事,能够帮助一个公司更好地营销推广。在走过硬广和单项宣传的时代后,今天的用户对传统的营销方式已愈渐感到厌烦,更喜欢软性的、能够引起自身共鸣的情感营销,故事化营销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乔布斯主持的苹果发布会,不厌其烦地讲述其工匠式地专注极致,让苹果手机的诞生故事红遍全球。以陈欧的"我为自己代言"为代表,近年来,一大批极具个人特色、人格化形象鲜明的企业家脱颖而出,收获了巨量粉丝和转化,呈现出故事化营销的巨大威力:雷军去印度,更为人所传颂的不是小米又卖了多少台手机,而是"AreyouOK-"的鬼畜视频;刘强东从创业家晋级为企业家网红,主要应归功于与"奶茶"的八卦故事……在这个时代,是否会讲故事,已经是衡量营销水平的基本标尺。
学会讲故事,是一个公司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品牌必修课。事实上,一个强大的公司品牌,就是由一个个品牌故事所构成的品牌印象。可口可乐的配方故事,麦当劳的创业故事,阿里巴巴的"十八罗汉"故事,滴滴出行大力推崇的司乘故事……这些故事塑造了大众眼中的企业品牌形象,鲜活而令人印象深刻,乃至引起主动传播。
把品牌看做故事,有助于更好地与用户之间建立长久的、不受任何竞争宣传影响的情感联系。用户喜欢故事,正如我们希望与故事中的人物建立情感联系一样,一个好的品牌故事,同样能够让用户主动去与品牌建立起情感联系。当一个公司的品牌能够与某种理想或价值观密切结合时,用户对品牌的共鸣就不再局限于实用性、功能性,而是注重与品牌间的情感共鸣,并愿意为此而买单。LV限量款包包给女性带来的尊贵感,锤子手机给粉丝带来的工匠情怀,都凸显出这些品牌自身的重要性,乃至超过其功能性上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