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应 求购 产品 公司 登陆

泉州哪里有古钱币估价中心

  • 发布时间:2017-08-13 15:11:13
    报价:面议
    地址:福建,福州,福州市鼓楼区东街33号
    公司:福州宝聚艺术有限公司
    手机:13295018492
    微信:gd13295018492
    电话:0591-87508029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古钱币鉴定、交易、拍卖、展销、私下交易请联系 林女士    

     古币:古币是指古代金属的铸币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古钱包括先秦时期的各类铸币和秦汉以后的各类方孔圆钱,方孔圆钱的铸期一直延伸到清

    民国初年。事实上先秦时期的实物货币,譬如夏商时代的海贝,以及仿制的贝化(货);金属称量货币,譬如西周时代的青铜块等等,也都包括在

    古币的范畴之内。

    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

    才能,创造出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古钱币又称之为泉、布、帛,孔方兄等。已成为新的收藏投资热点,不少古钱币在

    拍卖会上表现突出。收藏和鉴赏古钱币需掌握包括货币史、钱币学、考古学、金石学及文物、古汉语等诸多知识,有些钱币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实

    则是珍品,行家们则很容易从不太懂古钱币价值的卖家手中获得珍宝。

     古钱有正用品和非正用品之分,所谓正用品,是指在历史上曾经正式发行和使用过的货币,其中包括因为货币的需要而铸造,但因种种原因没有

    正式发行或流通的钱币。所谓非正用品,我们也可以统称之谓压胜钱(亦称厌胜钱、押胜钱),包括吉语钱、镇库钱、信钱、花钱、打马格钱、宫

    中行乐钱、瘗钱等等,它们不是货币,不能行使货币职能,但从文化意义上来看,它们和古代的铸币一脉相承,无论从材质、形制、铸造工艺等各

    个方面,都有共通之处,实际上,铸造精良的压胜钱多是出于官炉,出于政府专门设置的钱监。古钱还包括了生产铸造过程中的一些遗存物,譬如

    :样钱、祖钱(雕母钱)、母钱,以及早期浇铸钱币使用的各类钱范。

     我国古代原始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经济交往,是以物易物。从商代开始,人们为了方便和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开始用贝壳来进行商品交换。

    因为海贝产于海洋、来之不易。贝壳小巧玲珑、色泽光洁,是古人喜爱的装饰品。它坚固耐磨、便于携带、体小价高,所以,被人们当作货币使用。

    这也是很多同价值有关的文字,如财、货、贫、贱、买、卖等,多从“贝”的来历。贝的计算单位为朋,五个贝穿成一串、两串为一朋,即十贝。

    《诗经·小雅》“菁菁者莪”篇中就有“赐我十朋”的记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真贝渐渐地供不应求了。

     春秋战国以来,人们交换商品是用真刀、真铲等工具来进行。既不方便,也不能满足双方的需求。后来,改为小的刀、小的铲,开始流行铜铸的

    刀币、布币,这样就有了“钱”。钱,其实就是铲,货币的俗称。本为一种农具,类似现代的铲。作为交易的媒介物,人们仿铸成铲状的铜币。钱

    也由工具转为货币义。铜铸的刀币、布币流行,贝币渐渐失去了货币的资格。

     战国时期的初级钱币有布币、刀币、环钱和蚁鼻钱四大体系:布币,是指铜铸的鎛形币。鎛形状如铲,也就是钱,鎛和布同音假借,故名布币。

    布币的发展分为原始布(空首布)、中期布(平首布)和晚期布(初行钱)三个阶段。初行钱就是公元前336年秦惠王发行的秦币,也就是环钱和半

    两铜钱的前身。刀币,铜铸的刀形币,由实用的刀演化而成。原是齐国各地所用的货币,按形状分有大刀、小刀两类。大刀制作精致,刀面铸有文

    字,也称齐刀,重约50克;小刀重量轻、种类多,流通于燕、赵等国。环钱,是一种圆形、中间有方孔或圆孔的古铜币。主要流通于魏、秦等国。

    发现最早的环线,是在河南辉县固周村战国墓出世的垣字钱。蚁鼻钱,是一种椭圆状的古铜币,流通于楚国各地。币正面凸起、背面平,正面铸有

    贝、晋、斋、行、君、金等古字,重约5克。由于状如人面,俗称“鬼脸钱”,钱上字形笔画像蚂蚁,乃称蚁鼻钱。此外,战国时期还有一种以黄金

    为材料的铸币,叫“爰金”,它是我国最早有固定形式的金币,流通于楚国等地。币上铸有阳文。文字书写状如印章,故又称“印子金”。今发现的

    有郢爰、陈爰、专爰等几种,都是楚国的金币。爰金在今皖、豫、鲁、苏、陕、鄂等地都有出世。现发现郢爰共54块,在江苏盱眙出世。爰是古代

    货币单位,也是重量单位。爰金零星使用时,要将其切成小块,量称支付。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也统一了货币。废除刀、布、贝等钱币,以“半两”做为货币。即用秦国后来的园形方孔铜钱,铸文“半两”,重十二铢(

    一两为二十四铢),称之为重如其文的“半两”铜钱。从此,这种由圆孔环钱演变而来的“半两”,在我国陆续流通了两千多年。

     汉代所铸的方孔钱仍称“半两”,但重量不断减轻。如吕后二年(前186年)减为八铢,文帝五年(前175年)减到一铢以下,称为“荚钱”。

    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又铸三铢钱。并于元狩五年(前118年)废“半两”,改行五铢钱,铸文“五铢”。这种五铢钱从东汉开始使用,各朝沿

    袭,直到唐武德四年(621年)废止,使用时间长、币值较稳定,成为我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钱币。

    一看历史价值。珍稀古钱币是货币历史的实物,更是历史的见证。因此在收藏前必须弄清它在历史上的地位。如“成都交子”和“十文中统元宝

    交钞”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纸币,被学术界视为无价之宝;吉林的“广平银币”被认为是我国第一枚机制币;1985年8月在黑龙江阿城县出世

    的“承安宝货”为我国“一两半计数白银币”的罕品。短命王朝或农民起义时的铸币,由于流通时间短,发行量少,大多是不可多得的珍品。

    二看现存数量。齐、燕、赵等国的刀币,韩、魏、秦等国的布币等年代久远,比圆形钱稀少,价格昂贵。存世数量少的钱币还有唐代叛军史思明

    占领洛阳后铸的“得壹元宝”,后发现“得壹”两字不吉利,便改为“顺天”,铸“顺天通宝”。这两种钱币传世很少,“得壹元宝”尤其罕见,

    为稀世珍品。

    三看文化价值。一些传世并不太少的品类,则主要因其文化品位、艺术价值极高而备受青睐。如汉代王莽新朝时的“货泉”、“布泉”等钱币,

    用的是垂针篆;北宋仁宗时所铸的九叠篆书体“泉体通宝”,是中国最早的美术字,为收藏珍品。

    四看品相。无论钱币珍罕与否,凡有币面模糊、轮廓缺损、锈蚀严重、看相较差者,尽量不要收藏。收藏古钱币时还应注意是否有月纹、星纹等

    标识,古钱的鉴别以背文来区分铸造年代和地址,品评其稀珍。一般来说,钱币背面有月纹、星纹等记号的要比背部光面的更有收藏价值。值得收

    藏的钱币中,用金、银、白铜等精制而成的宫廷钱币,铸量少,质量佳,属珍贵文物。

    综如上述,我国古代钱币经历了一个漫长演变的过程,在贝币、金属币和纸币交替发展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先秦的贝币、秦朝的半两、

    汉代的五铢、唐代的通宝、宋代的交子、元代的元宝、清代的银元等具体钱币形式。从中我们也不难看出,钱币做为特殊的商品,充当一般等价物

    来进行商品交换,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它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息息

    相关。考察古代钱币,就要从经济的角度去看历史的发展变化。用经济来诠释历史,能够客观准确地反映历史的本来面目。相比之下,看我们今天

    的社会经济制度和钱币发行流通,也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进步、文明发展的一个缩影验证。

    拍品名称 成交价(万) 拍卖日期

      清 和合万年背以介眉寿-175万2-30

      战国 “武”字斜肩空首布61万6-30

      明 天启通宝背下十万7-25

      清 康熙通宝不同钱局九百七十二枚万 -30

      明 洪武通宝背十福通宝-498万9-06

      三藩 裕民通宝背浙一钱-146万 -03

      战国 长子方足布万9-21

      北洋造光绪元宝库平七钱二分   239万9-25

      大清铜币----- 198万05-12

      民国三年袁大头-----  129万-05-22

    "我想卖了..."

    “我明天去看看先..."

    “我改天去看看…”

    “我考虑考虑……”

    “我问问老公/老婆、我问问朋友……”

    "要不要收费、要交钱那就算了"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恒古不变的历史箴言…"

    "一块钱有一块钱的市场、一百块有一百块的市场、性价比高的永远是性价比高…"

    "然后就电话不接了! 然后的然后就到处咨询、到处问价、到处交学费!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武汉、西安、苏州、南昌、杭州、长沙、全

    国 各地到处跑、坐飞机、坐火车、坐轮船、各种交通工具都享受一遍、天南海北都走了一遭!到头来东西还在手上、路费花了一大笔、什么也没捞

    到…"

    其实真的不用,我们从不强买强卖,

    藏品是你自己的,钱是别人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仅此而已!

    理性的投资会让你获得更大的收益。

    盲目的贪小便宜,只会钱物两空。

     没有卖不出去的藏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鉴定交易请联系:手机号/号   林女士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2025 bestb2b.com

©志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