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应 求购 产品 公司 登陆

鲅鱼圈区合作养鹅包回收

  • 发布时间:2024-11-11 11:18:02
    报价:面议
    地址:江苏,淮安,江苏省淮安市涟水县
    公司:福源禽业生态养殖孵化场
    手机:13852810258
    微信:fuyuaneye
    电话:0138-52810258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已认证

    鹅慢性呼吸道病的症状、诊断和防冶方法

    鹅的慢性呼吸道病又叫支原体病,是由鹅致病性支原体引起的种传染病。其临诊特征是张口呼吸,并发出“咕-咕”声气管哕音,出现眶下窦炎、气囊炎。

    诊断依据

    一、临诊症状 患病初期可见病鹅一侧或两侧眶下窦肿胀,形成隆起的“鼓包”,触之有波动感。随着病程的发展,肿胀部位逐渐变硬,鼻腔发炎。从鼻孔内流出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患鹅呼吸困难,并发出“咕一咕”声气管哕音。虽然有如此病状,患鹅精神还好,食欲一般无减少。随着病程的延长,患鹅精神稍差,生长发育缓慢。种鹅产蛋下降

    二、病理变化 病鹅眶下窦内充满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窦内黏膜充血,增厚,有的蓄积多量坏死性干酪样物质。气囊壁混浊、增厚,气囊壁上出现干酪样渗出物,如珠状和碟状或成堆成块。

    三、流行病学资料 支原体病原先发现于鸡,后来我国学者发现鸭也有本病发生。近年来在实际临诊上发现鹅也有类似的疾病,国内研究甚少。资料很缺。只发现成鹅及种鹅有类似的疾病。一旦发生,发病率颇高,在无并发症情况下死亡率较低。

    四、病原诊断 南斯拉夫(1968)、匈牙利(1975)曾报道从鹅体内分禽到支原体,美国(1988)曾报道鹅鸭可以自然感染支原体。

    国内尚未有从病鹅中分离出致病性支原体的报道,却有过从健康鹅的血清样品中发现有支原体阳性反应的实例。邵国青等(1992)从8批377枚7~20日龄自然死亡鹅胚中分离出9株鹅致病性支原体。并做了致病性试验;将分离培养物接种14枚健康种蛋(14日龄鹅胚),经5天后鹅胚逐渐死亡,共死亡6/10。将死亡鹅胚剖检,见尿囊膜、头颈、腹部和卵黄囊均有出血,头颈部严重水肿,并从死亡胚中分离到支原体。通过同源鹅调查,发现鹅群在15~45日龄发生以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死亡率5%~10%。

    从以上资料看出,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鹅支原体病必然会逐步引起禽病工作者注意,有关鹅支原体病的资料一定会逐步丰富,这对于有效地控制本病将会具有深远的作用。

    防治策略

    一、预防 1.防止饲养密度过大,注意冬季防寒,搞好清洁卫生及消毒工作。

    2.实行“全进全出”的操作方法。

    3.雏鹅可试注射鸡的支原体油乳剂灭活疫苗,提高免疫力。

    二、治疗 土霉素:拌料按0.1%、饮水按0.02%~0.05%,连用3~5天。

    泰乐菌素:肌内注射按每千克体重25~50毫克,一日1次,连用3天。或混饮,预防量为0.05%,治疗量为0.1%~0.02%,连用3~5天。饮水0.005%~0.01%;拌料0.01%~0.02%。

    北里霉素:注射按每千克体重27~50毫克,混饮按0.02%~0.05%,拌料按0.05%~0.1%,连用3天。

    强力霉素:混饲按0.02%~0.08%,饮水0.01%~0.05%连用3天。

    泰牧菌素(支原净):饮水:0.0125%~0.025%连用3~5天。但不能与莫能菌素、盐霉素、甲基盐霉素等聚醚抗生素合用。

    鹅雏饲养技术

    鹅雏的饲养原则:一是细心,二是耐心,三是虚心。只有把鹅雏的饲养管理提升到一个较同的水平去认识才能够在管理中总结经验,改善不足。

    1.雏鹅开食。雏鹅的开食以出壳24-30小时为宜,开食前先饮水,饮水中间加入0.22%高锰酸钾,连用3天。开食用籼米饭,不可用成一团的烂饭,饭粒要用清水淋过。再搭配一份切成丝状的青菜叶,放在浅瓷盆内,让小鹅自由采食,随吃随加;或者先喂料(米饭),再喂青料;或者把米饭放一处,青菜放另一处,让小鹅自由挑选,一旦形成习惯,就不要天天改变。

    1周龄以内的雏鹅,白天喂6-7次, 晚上加喂2-3次,这是养好小鹅的重要措施,尤应注意。

    除保证向雏鹅提供各种饲料外,还应充分供水,不仅每次都喂青饲料,还要经常喂水,断水会引起雏鹅暴饮,使消化机能紊乱,容易致病。

    8-14日龄的雏鹅,白天喂4-5次,晚上喂1-2次;2周龄以上,随放牧时间延长,白天喂3次,夜晚加喂一次,20日龄以上,如放牧场地好,白天可以不喂,夜晚仍要加喂一次。

    2、鹅雏温度控制。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抗寒抗热能力弱,温度过低过高或变化太大,都会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因此,温度是育好雏鹅的关键环节,育雏温度第一周为28-30℃,以后每周降1℃,冬季和夜晚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季和白天温度可稍低些,温度的适宜与否可根据雏鹅的动态叫声和吃食状况来判断。温度适宜时,雏鹅均匀散开,安静、活动自如,吃食正常,无异常叫声;温度过高时,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喘气,饮水量增加;温度偏低时,雏鹅互相拥挤、打堆、不吃食,绒毛直立,躯体卷缩,发出“叽叽”的尖叫声,严重时造成大量的雏被压死、踩死. 育雏室的温度过高过低或变化太大,均不利于雏鹅的生长发育,温度高时,易感染呼吸疾病或感冒,温度过低时,雏鹅受凉,导致消化不良或死亡数增多,在育雏期间,温度必须平稳下降,切忌忽高忽低急剧变化。保温的方式有以下几种:自温育雏,电热育雏,煤炉育雏,火坑育雏等。

    3、雏鹅湿度控制。湿度与温度同样对雏鹅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二者共同起作用,在低温高湿的情况下,引起体热的大量散发而感到寒冷,易引起感冒和下痢,打堆、增加僵鹅、残次鹅和死亡数,这是导致育雏成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雏鹅体热的散发受到抑制,体热的积累造成物质代谢和食欲下降,抵抗力减弱,同时高温高湿易引起病源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也是育雏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现象,是育雏之大忌,因此,在育雏室要注意通风换气,喂水时切匆外溢,常打扫卫生,扫保持舍内干燥,适宜的相应温度以10日龄以内要求60-65%,10日期以上65-70%。

    4、通气与阳光需要量。随着雏鹅日龄的增加呼出的二氧化碳,排泄的粪便以及垫草中散发的氨气增多,若不及时进行通风换气,将严重影响雏鹅的健康和生长,过量的氨气引起呼吸器官疾病,降低饲料报酬,舍内氨气的浓度保持在10ppm以下,二氧碳保持在0.2%以下为宜,一般控制在人进入鹅舍时不觉得闷气,没有刺眼、鼻的臭味为宜。

    阳光能提高鹅的生活力,增进食欲,还能促进某些内分泌的形成,有助于钙、磷的正常代谢,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如果天气比较好,雏鹅从5-10天可逐渐增加舍外活动时间,以便直接接触阳光,增强体质。

    5、鹅雏饲养密度控制。饲养密度与雏鹅的运动,室内空气的新鲜与否及室内温度有密切的关系。实践证明,密度过大,雏鹅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出现喙羽等恶癖;密度过小,则降低育雏室的利用率,随着雏鹅的生长,体重增加,体格加大,在饲养过程中应不断调整饲养密度,适宜的密度是,小型鹅1周龄每平米15-20羽,2周龄10-15羽,3周龄6-10羽,4周龄以上5-6羽。

    6、鹅雏分群原则。鹅有合群的特性,适于群养,但群不宜太大,小鹅以每群50羽为宜。同一群的鹅要日龄相同,以出壳迟早,个体大小,强弱合理分群,饲养一段时间出现差别时再适当调整,以免被调整的雏鹅孤独地呜叫,影响采食。

    7、雏鹅的放牧游水。小鹅要适时放牧游水,有利于增强适应性,提高抗病力,放牧游水的时间随气候季节而定,春末至秋初气温高时,雏鹅出壳后一周就开始放牧游水,冬季要10日龄左右开始,第一次放牧要选择少风和日暖的晴天进行,先放牧,后游水,放牧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游水的时间约5-10分钟,游水后,将鹅赶回到向阳避风的草地上,让其梳理羽毛,以后随日龄增大,放牧游水的时间可逐渐延长,夏季放牧要避免雨淋和烈日暴晒,冬季要避免大风和下雪等恶劣的气候。

    8、雏鹅的卫生与防疫。鹅的抵抗力较强,是比较好养的一种家禽,育雏时间主要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垫草要每天调换,晴天要拿到太阳下晒,使窝内保持干燥软,由于鹅的排泄物较多“边吃边拉”,所以喂料时要少给勤添,以免被粪便污染,窝内一定要防潮,防潮和保温对雏鹅同等重要。因此,在此期间尤其应注意做好疾病的综合预防工作。

    总之,育雏阶段要把好“五关”一是保温关,二是防湿(潮)关,三是开食关,四是放牧关,五是防疫关,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志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