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古玩需要鉴定交易出手的联系我,资深古玩经纪人蔡经理:(同)
黑釉瓷器,简称黑瓷,是古今大众化的一种日用瓷器,黑瓷虽不及“南青北白”两大瓷窑系统的影响力,却也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定的地位。本词条对唐代黑釉瓷器的基本信息、产地进行了介绍,并特别介绍了黑釉瓷器的几个主要产地——如山西、山东、陕西等各自的瓷器特征和工艺。
当时北方虽以烧白瓷为主,但也有许多瓷窑兼烧黑瓷与青瓷。在陕西、河南、山东等地均发现了这类瓷窑,以河南为较多。
河南巩县是唐代瓷窑比较集中的地区。今发现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与三彩陶器的窑址 3处。烧制的黑瓷有瓶、壶、碗、盘等,胎体洁白,釉色黑,但不甚光亮。其中有些黑瓷由于生烧往往还产生一种俗称“茶叶末”釉色的效果。瓶为平底,制作极其规整,在北方唐代黑瓷中很少见到。 壶的形体一般都较小, 扁圆形腹,壶口外卷,颈细而短,底径大而平,短流为圆柱状,与流相对处为双带形曲柄,柄的上端贴一小圆形铆钉装饰,柄的空隙仅能容纳一食指,与短流配在一起,十分协调。壶的形制除黑釉以外,还有白釉者。盘为浅形,胎体厚重,圈足,施釉特征与碗同,唯口沿不施釉,露胎。碗以平底大碗为多,胎体厚重,撇口,腹下部丰满,腹部凸起弦纹一道,碗里施白釉。这种碗式在白瓷以及三彩陶器中也很普遍,为唐代较为流行的式样。河南地区除了巩县窑外,烧黑瓷的还有鹤壁集窑、郏县窑、密县窑以及安阳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