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鉴定、交易、拍卖、展销、私下交易请联系 林女士
报纸的美术副刊,是中国美术在近现代中国大众传媒语境下,出现的一种新生的传播型制和存在方式,是中国近现代美术重要的存在形态和有机组成。中国报纸的美术副刊发轫于清末,成形于民国初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
清末报纸的“美术副刊”,是报纸美术副刊的早期形态,主要表现为报馆发行的图像型的画报,我称之为副刊性画报,这是一种“非完整形态”的美术副刊,却又是后来“完整形态”的现代意义上的美术副刊所不可逾越的必经阶段。它们的意义更多地在于逐步地完成了传播学和编辑学意义上的报纸美术副刊的型制建构。当时,以报纸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兴盛,报馆为了商业盈利占领市场、吸引读者,纷纷创办画报“以补日报之缺、征阅者之心”。从发行方式上来说,此时期画报可以分为两种:单独发售,如《申报》的《点石斋画报》(1884年);随报赠阅,如《报》的《报馆画报》(1893年)。两者有一个共同点:画报均由报馆创办,延聘画家和经营发行都由报馆来负责,画报和主报有一种附属性的依附关系。画报作为报纸附属地位的副刊属性在《报馆画报》上进一步凸显:画报每日随报纸一起发送,有了固定的发行周期;最重要的是从《点石斋画报》的“售卖”变为《报馆画报》的“赠阅”——需订阅主报而享有此权利。此时画报的内容有国内外时事、社会民风民俗,还有人物仕女、山水名胜、考古游记和探奇志异等,可谓包罗万象。这些丰富的题材,经由中国画家综合了中国传统界画和西方透视法的白描性线条绘制,作品构图紧凑,线条遒劲简洁,场景、人物之生动,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令时人眼界大开,画报这种形式逐渐风行。
与上述着重图像叙事的情景再现式的画报图画作品相比,1900年前后的报纸版面中开始出现漫画性的插图,典型如《俄事警闻》的“图说”(1903年):每期由一幅漫画和解说文字组成,图文并茂。漫画的内容要么是取材于当时发生的涉外(尤其涉及俄日)的时事性漫画,要么是抨击清政府外交政策的讽刺性漫画,这当中就包括那幅众所周知的谢缵泰绘制的《时局图》。类似的还有《时报》的“时画”(1909年)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刊载漫画的报纸数量和刊载频率都在增加,当这些漫画作品与先前的副刊性画报合流出现在报纸的固定版面上时,一个创作形式更加多样、艺术性更加丰富的副刊性画报便出现了。这典型地体现在同盟会会员于右任创办的《神州日报》(1907年)、《民呼日报》(1909年)、《民吁日报》(1910年)和《民立报》(1910年)等报纸的系列副刊性画报中,这些画报刊载了大量具有极强讽刺性、诙谐性的漫画作品,针砭时弊,警醒国人,侧重于自身政治诉求的表达。这当然与当时中国内外交困的时局有关,与清政府的腐败和革命派的鼓吹有关。也正是这样一种舆论氛围,使得《民呼日报画报》《民吁日报图画》《民立画报》等副刊性画报成为刊载政治性漫画的重要阵地,也使得那些参与画报编创工作的画家们又迎来了一个展示自我艺术才华的新平台。更重要的是,是这个平台催生了中国现代漫画作为一个美术新门类的诞生,一批著名的漫画家借此而声名大作,对现代漫画的形成可谓居功至伟。
藏品是你自己的,钱是别人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仅此而已!
理性的投资会让你获得更大的收益。 盲目的贪小便宜,只会钱物两空。 没有卖不出去的藏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鉴定交易请联系:手机号/号 林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