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考古学者挖掘出的最早的中国古代银质钱币,来自战国时期的楚国。[2]
最早出见于文献的法定银质钱币是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铸造的白金三品,材质为银锡合金,色纯白。白金三品分三种:重8两的圆形龙币(称为“白选”)、重6两的方形马币和重4两的椭圆形龟币,分别值四铢半两铜钱3000、500和300文。[2]
魏晋至隋朝的银质钱币形式主要为银铤和银饼,此时银质钱币还未进入大量的流通。直到唐朝末期和五代,白银已经比黄金更加普遍。[3]
在宋朝,白银已经具有了部分的法偿资格和浓厚的货币性。宋初时白银还曾被允许暂时代替铜钱用于纳税。[3]银质钱币真正成为流通货币是在元朝。宋元时期银质钱币的形式以扁平的锭为主。[2]
虽然明太祖洪武三十年当局“禁民人用金银”,但这阻止不了民间对金银使用的需求。明英宗即位,正统元年(1436年)颁布命令,税收一律以银缴纳,如此就等于开放私人公开使用白银,使其取得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的货币职能。[3]
明代的银质钱币由扁平的锭,变为了两头翘起的船型锭,即今天人们熟知的所谓“元宝”形状。[3]实际上,明朝之前的元宝多呈扁平,明朝则禁忌用“元宝”一词,因有“元朝之宝”的意谓在。直到清朝,“元宝”一词和船型的金银锭的形象,才真正相合,为人所知。
万历年间(1573年-1620年),随着欧洲人在美洲采银,银元也大量由西方流入中国,其多为铸造成硬币之银元。
清朝的货币制度是银和铜钱的平行本位,但重点在银。由于银质钱币成色不统一,清政府使用了假想的纹银为标准银和记账单位,但各地后来也设立了自己的记账单位,如上海的规元、天津的行化等,因而依然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3]
清朝银质钱币的名目和形式繁多。其形式大体可分为四种:第一是元宝,通称宝银,因其为马蹄形,也称马蹄银,其重五十两;第二种叫中锭或小元宝,多锤形,也有马蹄形,重约十两;第三种是小锞、锞子或称小锭,多为馒头状,重一、二两到三、五两;第四种是碎银,即散碎的银子,重量不到一两。[3]
清嘉庆之后,西班牙佛银等外国银元由沿海逐渐深入中国内地,成为一种强势的货币。银元携带便利,每枚成色、重量稳定,不似银两需要镕铸裁割,使用上较为方便。中国商人多喜之。但外国银元的含银量只有九成,中国人却要以十足的白银换取外国贸易银,也蒙受另一种经济损失。清廷当局后来也开始自铸银元。
甲午战争的《马关条约》订立之后,清朝廷为筹措对日本的赔款2亿3千万两白银,1895年7月16日在圣彼得堡与帝俄签订了《四厘借款合同》,规定借款金额为4亿法郎,合银1亿两。1896年9月,清政府入股华俄道胜银行库平银500万两,在当时约合756.2万卢布。这可作为一个国际货币比价的判断。
民国初年的中国货币是银两、银元并用。因为各银元成色、重量稍有不同,因此大宗交易及资本账结算仍然会使用银两为单位。而由不同的银元转至银两,有一定的折让。国民政府从1933年开始废两改元,从此银元成为货币的主流。
赵景华专家老师鉴定厉害吗 联系电话:
你是否有古董不知道它的年代?
你是否有古董需要估价?
如果你有以上问题想要咨询,那么就马上打电话!
有古董鉴定、评估咨询热线郭总: :UB66789
赵景华
联拍在线鉴定专家
鉴定范围:明清瓷、明清玉、文房印砚、杂项
人物名片
国际注册艺术品陶瓷鉴定评估师;国家职业艺术品鉴定师;北大资源学院客座教授;香港牛津大学古玩取样检测中心山东代办处主任;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鉴定师、客座研究员;CCTN网络电视台国标视道《精品收藏栏目》(筹备)鉴定专家;山东电视台《生活频道》特约鉴定专家;山东齐鲁频道鉴定专家团特约专家;山东大众民间藏品公益鉴定团团长、首席鉴定师;山东省古玩商会发起人、副秘书长、鉴定中心主任;山东弘正传统文化研究院研究员、鉴定中心主任;山东文琞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鉴定中心主任首席鉴定师、山东博鸿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鉴定中心主任;原重庆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市场顾问。-
赵景华专家老师鉴定 联系电话:
赵景华专家老师鉴定 联系电话:
赵景华专家老师鉴定 联系电话:
客服:
广州众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资深古玩:郭总
联系电话: :UB6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