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雕狮子
石雕狮子经常被摆放在传统建筑中大门两旁,通常被作为民间建筑中守门的瑞兽。狮子并非我国土生土长的,传说它是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的。狮子人们根据它的凶猛性格,设计出石雕狮子,并赋予它以特殊的护卫使命,现在我们看到在建筑物的大门两旁,甚至房梁、屋顶上,都有狮子雕塑,它们守护着主人并显示着主人的威势。从历史的发展来考察,不同时期的石狮子具有不同的风格。
唐代的石狮子造型夸张、体形高大,腿和爪都特别粗大壮实,脚爪扣地,仿佛入土三分,显得非常有力。这些石狮,立者作昂首行进状,蹲者呈张口挺胸势,整体形象使人望而生畏。
北宋时期的石狮子比起唐代的狮子,更具有写实性,大小更接近狮子原型。狮子的头及头上的卷毛都更接近真实,其四肢和狮身轮廓虽也用了夸张手法,但狮子的整体形象却不如唐代石狮那么威武有力了。
明清时期,在宫殿、园林、寺庙中,不同造型的石狮子比比皆是。它们的形象更写实了,造型比过去复杂,细部刻画多,四肢有肌肉的起伏,头上有卷毛,身上戴着铃铛,却不注意狮子整体造型的气势,失去了狮子威武的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