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历文物检测鉴定中心是经国家批准的,合法第三方文物鉴定机构。为我国具文物、珠宝、玉类、石类检测鉴定资质机构之一。坐落在中国的中部长沙。
中心专注于:文物玉石鉴定、检测 、评估 并对出具证书物品跟物品持有人信息,做系统权威存档登记,以备物品合法传承。过程公开透明,藏家可全程参与,结果客观公正。所出具的检测鉴定结果得到了专业人士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国家司法机构,如公安局、法院等在无法确定文物真伪时,均选择我中心检测仪进行检测作为司法依据,是目前文物检测鉴定之首。
检测鉴定类别:瓷器、玉器、青铜器、金银器、钱币、角类、陨石、化石等等。
电话:一三六五七四00七三三对于李载贞有关“燕贸木活字是朝鲜使臣于1790至1791年间从中国贸得”的观点,与会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漆永祥提出了几点疑虑。首先,在这两年内先后有徐浩修、金箕性、黄仁点、白景炫、柳得恭、朴齐家、李百亨、洪命福、李祉永、金正中等朝鲜使臣来华,撰有《燕行录》或《闻见事件》,但无一提及购买活字的消息。
“若说是朝鲜国王命令的秘密活动,《正祖实录》也只字未提,但《正祖实录》中有比这严重得多的涉及中国的忌讳,朝鲜君臣都会交流并留下记录。另外如《边备司謄录》、后世《燕行录》或其他书籍中,也未有一星半点的记录。”
第二,1790至1791年间正是金简负责武英殿聚珍板书刷印的时候,朝鲜使臣和金简的交流中竟也没提到要购买活字的事情。
此外,漆永祥指出,按中国古代刻印书籍的习惯,只有书籍、雕版有转让与买卖,极少出现活字买卖的记录。他告诉澎湃记者:“无论琉璃厂还是大内,卖或者送活字,都与常理不合。据说有学者发现朝鲜学者文集中曾记录在中国买过活字的情况,我只在柳麟锡《毅菴集》中发现有一条 ‘又送人贸活字于京中’,但这个‘京中’是当时的汉城即今日的首尔,不是中国的北京,而且那已经是晚清时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