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福建德化,故名。是福建沿海地区古外销瓷重要产地之一。发现由宋到清历代窑址达一百八十处,重点发掘了屈斗宫、碗坪仑两处窑址。
盛唐之后,德化陶瓷业已经相当发达。到了南宋时,瓷窑烧制技术又有新发展,烧制的白瓷器型大、胎体薄、釉色滋润、白度高、透光度强,已达到很高的水平。宋末元初以屈斗宫窑为代表,进入氧化烧成新技术阶段。明代,德化瓷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银泥烧出象牙白,冻玉凝脂总不如。”在德化窑瓷中,明代白釉瓷代表了当时德化窑烧瓷技术的很高成就,器物造型、烧制技术、产品质量、生产品种、工艺水平、装饰艺术等方面的综合发展水平都远在宋元之上.
德化窑白瓷的纹饰非常丰富,宋元时的刻划、模印和堆贴已达到较高的成就,明代德化白瓷的装饰又增加印花、贴花、划花和透雕,明末时还出现过釉下青花彩。印花纹饰大多是印模压印,所用图案仿青铜器纹饰较多,如饕餮纹、云雷纹等。贴花也叫堆贴,这种宋元常用的技法在明清得到广泛应用,如八仙杯和龙虎杯、狮耳炉和蟠龙瓶等很有特色。刻划技法是德化窑的传统刀法,到明代时一些花卉刻划篦纹就已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刻划精细的文字和诗词等,这种技法和长沙窑文字纹饰有同工异曲之妙。透雕装饰是德化窑在明晚期时的新工艺,做工精致,显得刀法老道技艺娴熟,意境准确而又博大精深。在考古中发现的透雕套杯、透雕熏炉、透雕笔筒和透雕的瓷狮子都非常别致,有极高的工艺审美价值。到明清时德化窑的各种装饰又有新的发展,如有色釉、电光水、镶金线和点釉等,到民国时德化窑基本不烧釉下青花瓷。
清代的德化窑基本延续明代的器种,中晚期的瓷器较为普通,许多器型直接用青花瓷器型,雕塑风格与明代有了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头饰、胸饰、首饰等的变化,以及花纹线条讲究刀法锋利。老道光洁,大件器物以手拉坯为主,雕塑以模印后再细雕,胎体厚薄不均但时代的特征较强。胎釉结合紧密,有“糯米胎”现象,中晚期主要以质地坚硬的还原瓷胎质为主:釉色清白莹润度一般,釉中钾高易见,还原瓷釉色微泛青在积釉处较为明显。器底有清代装烧工艺的特点,釉和底有细砂痕。
宋代汝窑三足尊 高9cm,口12.8cm 2012.01.08澳门龙禧 ,成交价3200万 。明永乐龙泉窑洗 直径61.5cm 2012.05.30香港佳士得,成交价230万。明永乐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 高27.8cm 2012.04.04香港苏富比,成交价728万。清乾隆青花八吉祥大扁瓶 高50cm2012.12.05 北京保利,成交价1450万
(藏品交易热线:(陈总),邮箱
(鉴定估价热线:(陈总),邮箱
古董收藏第一定律,必须要真,也就是说,古玩收藏首先必须收藏老的,而不能收藏新的,如果对于某一件古玩,藏友如果连新老都搞不清楚的话。那么,就不能要这件东西。至于如何辨别一件东西的新老,那就要求藏友必须掌握古玩鉴别方面的知识。瓷器包括看器型,胎,釉,纹饰,老化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以保证大家所买的东西是真的,是老的,而不是新的,假的。
古董收藏第二定律,必须要品,也就是说,必须要有好的品相。例如瓷器,有句俗话:叫做瓷器一破,不值勤半个;瓷口起毛,不值分毫。意思是说瓷器没有好的品相,就不值钱了,因此,瓷器收藏从开始买瓷片外,所收藏的东西要基本完整,不能有冲,炸,磕,崩,掉彩等明显的毛病,否则,收藏的东西就不是藏品,而是破烂。曾经听很多搞收藏的人在网上抱怨:哎,开始收了的破烂,现在出不了啦,当初不买那么多破烂,把钱集中起来买几件完整无缺的东西多好!由此,藏友们不能再重复别人的老路,从一开始,就要把一般的有毛病的东西拒之门外。
古董收藏第三定律,必须要精。艺术品投资,必须讲求艺术性,东西看上去要有美感,而不能是丑陋的,粗糙的,低档的,这就要求藏友们所买进的瓷器,在制作工艺上要精,在彩绘纹饰上要美,在色彩搭配上要妥,在审美情趣上要高雅,总之,看起来要舒服。只有这样,才能称得上是艺术品收藏。
如有藏品需要鉴定、收购、送拍、私下交易请联系陈先生 同步 如有藏品需要鉴定、收购、送拍、展览均可联系 同步
——————————————————————————————————
——————————————————————————————————
古玩鉴定交易联系人:陈先生(市场部总监)
古玩鉴定交易请咨询:(电话//)
《文化说事,明白做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