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文物鉴定、交易、拍卖、展销请联系:林女士
乾隆三十三年(1756年),驻叶尔羌办事大臣呈贡了一对青玉花式盘,这是乾隆皇帝第一次看到来自莫卧儿帝国的玉器。 好学的乾隆帝随即考证来源,认为来自回部过葱岭的拔达克山西南,与北印度交界的痕都斯坦地区,并撰诗文《题痕都斯坦双玉盘》。从此,乾隆皇帝把这类来自异域的玉器统称之为痕都斯坦玉器。如今看来,当年乾隆皇帝称之为痕都斯坦玉器的器物,主要是来自现在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土耳其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作品,并非限于仅包括北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内的「痕都斯坦」这一个地方,但「痕都斯坦玉器」这一名称已成为大家对这类玉器约定俗成的称呼。
目前看来,这些来自异域的玉器中,以莫卧儿帝国(年)制作的玉器最为精美,其对自然界动植物,尤其是各类花卉植物充满生机的描绘,使得这些玉器得到了乾隆帝深深的赞赏和喜爱,在其以后的诗文中,仅所做的关于痕都斯坦玉器的诗文就有七十余首。
皇帝的喜爱,也带动了中国玉工的模仿、借鉴。前文介绍的提梁壶,在最初曾被认为是痕都斯坦玉器。诚然,玉壶的羊首、瓜瓣形的造型,以及壶内分瓣的现象,与莫卧儿帝国的羊首剑柄、瓜瓣杯的造型元素十分相似,确实有莫卧儿玉雕的影子。但是,珐琅提梁柄以及光素的底足,还有羊首的细阴刻线纹饰,则非常中国化。如果深究治玉工艺,早在中国明代,就可以制作内外均分瓣的瓜棱壶,这种工艺在清代依然使用。另外,中国明代玉壶,也常常将壶流做成兽首吞口状,清代,壶流有吞口,亦有兽口、龙口。而乾隆时期的珐琅工艺,又以造办处。如此,中国工匠制作这类珐琅提梁玉壶在工艺上完全没有问题,此类作品应是受到痕都斯坦玉雕的设计影响,并完美融入中国本土元素的玉雕精品。
藏品是你自己的,钱是别人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仅此而已!
没有卖不出去的藏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鉴定交易请联系:手机号/号 林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