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明朝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间铸造。“嘉靖通宝”是方孔圆钱,直径一般为2.5cm左右。弘治十八年,改定钱重为每文一钱二分,铸钱成色为每用铜一斤加好锡一、二两。但改制之时,孝宗已崩,武宗已继位,次年即改元正德,故依制所铸的弘治通宝钱不多,但按一定比例加锡铸钱,却成为嘉靖,万历朝鼓铸铜钱的方法。故嘉靖朝所铸嘉靖通宝存在铜色偏白现象,即所谓“白铜钱”。另外,嘉靖通宝的“靖”字有斜立、正立之分。
云南会泽发现过一枚较大型“嘉靖通宝”,直径57.8厘米,穿径10.24厘米,有内外廓,外廓宽3.5厘米,厚3.7厘米,内廓宽窄不等,在3.4至2.4厘米之间,内厚1.12厘米,重41.5克,钱面铸“嘉靖通宝”四个字,每字见方17×18厘米,字体魏碑,文对读,背光。经专家鉴定属纪念性质,当为明代嘉靖时期东川府先铸钱时,为纪念开炉而铸,该币对研究会泽造币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正规的收购公司天佑通宝现金收购,哪家公司收购天佑通宝价格高现金收购
根据博宝在线拍卖网2009年--2010年嘉靖通宝系列在线拍卖统计,在1年的时间内,嘉靖通宝一共有31枚拍品上拍,总浏览2376次,参与总人次达到20人,出价次数40次,其中价格高的是嘉靖通宝一组5枚,藏家为关注的嘉靖通宝如下:嘉靖通宝一组2枚、嘉靖通宝三枚、嘉靖通宝小平一组4枚。其中竞争为激烈的嘉靖通宝一组2枚定价5000元人民币起拍,在经过11次出价后,后以170万元的价格成交!
元朝末年,顺帝古玩年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席卷大江南北。古玩十三年(1353),出身盐贩的苏北泰州白驹场人张士诚(1321—1367),与其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等聚集盐丁,起兵反元,占领泰州、高邮,并于古玩十四年(1354)在高邮称王,引来元军大肆围剿,义军几遭覆灭。
本公司近几年对天佑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末起义军张士诚铸“天佑通------价格:RMB日期:
末起义军张士诚铸天佑通宝------价格:RMB日期:
末·张士诚“天佑通宝”背------价格:RMB日期:
代“天佑通宝”背一一枚价格:RMB日期:
末起义军张士诚铸天佑通宝------价格:RMB日期:
末天佑通宝背价格:RMB日期:
末张士诚“天佑通宝”背“------价格:RMB日期:
末起义军张士诚铸天佑通宝------价格:RMB日期:
见者极美品难得价格:RMB日期:
天佑通宝·背“叁”价格:RMB日期:
哪里有收购天佑通宝的市场现金收购,天佑通宝收购价格会变动吗现金收购
战后,所部饥困不堪,又逢淮东饥荒,乃决定渡江南下。古玩十六年(1356)正月,张士诚率部三四千人,从通州渡江,占领常熟,二月壬子朔进占平江(今苏州),改平江为隆平府,踞承天寺为宫,称周王,又改古玩十六年为天佑三年,毁铜佛铸“天佑通宝”钱。
元、明二史皆称张士诚建元“天祐”,而钱文实为“天佑”,祐与佑通,有上天保佑之意。“天佑通宝”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共四等,面文楷书,直读,铜质赤褐,制作精美,文字秀丽,是效仿当时古玩通宝制,并可与之媲美。
天佑通宝背皆纪值,穿上有一、贰、叁(篆书)等字,径约25—40毫米,重约3.5—20克不等。该钱主要流通于浙西及淮、扬、苏、常等地,范围很窄,加之后来朱元璋的搜缴与销毁,现存世极少,尤以折二钱为难求。
笔者要介绍的这枚折二型“天佑通宝”钱(图1),直径28.3毫米,穿6.5毫米,厚2.0毫米,重8.67克,铜质赤褐,文字清晰,包浆极为古旧自然,属传世品,与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丙)第95l页所示拓样对照,几无异样。但值得注意的是,正因为这种天佑通宝稀缺,造假者皆不遗余力,从小平到折五,伪品充斥于市,且大多做成生坑状,但从字迹和锈迹上看又都很失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