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图/平面图(3D建模技术)
√高端画册(精美,有图有真相)
√概念规划设计文本(前瞻性)
√节能评估报告(专家评审,案例多,经验丰富)
√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立项、批地、申请银行贷款、政府补贴)
√资金申请报告(申请专项资金)
√商业计划书(融资或者企业自用)
√招投标书(中标率高,价格低)
咨询热线:、或 QQ: 胡老师
《经济参考报》鸟瞰图采访了解到,十八大以来,我国奶业从供给侧入手,着力优结构、提质量、创品牌、增活力,不断完善监管体系,通过生产、收购、运输等各环节的全程监管,打造安全的奶源基地,奶业竞争力增强,探索全产业链模式成为行业共识。不过,一些专家建议,中国乳企离消费者的期望仍存在距离,需要学习世界上成功乳企经验,发展民族品牌,进一步拓宽市场。
“土牛倌”当上了“新奶农”
“这几年我可是上了三个台阶。”说起奶牛养殖的变化,河北省深州市东杏园村尹增钦打开了话匣子。
“1997年刚入行的时候,我在别人小区里养牛,大家各养各的,我只有8头牛,交奶质量参差不齐;2000年,小区升级为牧场,有所改善;2013年,我自建牧场,养了500多头奶牛,变成了‘正规军’。”
“现在都是自动化养殖,养几百头牛一点都不累,不像以前,割草喂料挤奶全是自己干,一天累死累活也交不了多少奶。”尹增钦说,牧场统一管理,奶牛更健康,产奶量更高,原奶各项指标也得到提升。奶牛日单产由原来的20公斤左右提高到32公斤左右,脂肪含量达到3.8左右,蛋白质含量3.3左右。
牧场定期会对员工进行培训、考核,教他们奶牛饲喂、防疫知识。“以前自己就是个土牛倌,啥也不懂。现在知道怎么防病,知道牛吃什么更好,知道怎样产出干净卫生的好奶。”尹增钦说,“牛的生活环境好了,牛健康了,奶的品质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