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釉精细,青色浓艳明快,造型新颖多样,纹饰优美生动,在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成为明、清两代青花的典型。永乐三年至宣德六年(1405~1431),郑和七次下西洋,带回制瓷所需的青料“苏麻漓青”(亦译“苏泥勃青”,是古波斯雷伊城产的青金蓝钴料,波斯语为“拉吉洼德”),为景德镇烧制独具时代特色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基础。由于贸易和频繁的文化交流,这一时期的瓷器造型和纹饰,也受到西亚地区的影响。
宣德青花瓷较多新样,如石榴式尊、兽耳四方折角八棱瓶、贯耳瓶、盒、匜、豆、盂、爵、花盆、文具、笔管、龙柄凤首流壶、天球、梅瓶、龙缸、罐、出戟盖罐、炉、钵、花瓶、厚胎大碗与骰盔等。此时所制的大盘比永乐时多。有一种86厘米之特大盘,绘以九龙海水,为其中之。景德镇御器厂遗址也曾出土了各式瓶、盆、缸、盘,大器很多,弥补了传世品之缺。中型器以收口、折沿与菱花口为常见,在今故宫博物院所藏的750件宣德青花器中就占50%以上,只有2件书款。
很少见有官窑款的器物,因为正统年间烧制青花瓷器是犯条律的。但景德镇御器厂制瓷并未完全停止,只是不见书写正规的官窑款。
出土明代青花碗专业鉴定上市交易机构,咨询电话:(杨总)
1986年在香港出现青花缠枝牡丹兽耳尊(残修),器底露胎墨书“明正统二年(1437)正月吉日,弟子程进供奉”字样。其书法为明人风格,造型浑厚,青色浓艳,牡丹纹饰层次清楚,其造型、绘画及青花色泽均不失宣德风貌。日常习见与其类似的瓶、罐,多绘孔雀牡丹、仙人乘鹤、龙、凤、麒麟、高士清闲、琴棋书画、访友、老子讲道、莲池鸳鸯等图案,以云气缭绕的仙山楼阁画面较为突出。
1973年在江西省新建县明正统二年宁王朱权长子朱盘烒的墓葬中发现5件青花盖罐,均以缠枝莲为主题装饰,全器连盖绘轮纹五层,有的衬覆莲及八宝,青色浓艳,与宣德青花瓷的风貌一致。
深圳威斯登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近几年对出土明代青花碗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清光绪外粉彩内青花碗一对------价格:RMB日期:
嘉靖青花碗--价格:RMB日期:
清乾隆黄地青花碗一对价格:RMB日期:
清光绪外粉彩内青花碗一对------价格:RMB日期:
黄地青花碗一对价格:RMB日期:
清光绪黄地轧道开光粉彩三羊----价格:RMB日期:
嘉靖青花碗--价格:RMB日期:
蓝地轧道开光粉彩内青花碗------价格:RMB日期:
清道光粉彩“金玉满堂”里青----价格:RMB日期:
清光绪轧道外粉彩内青花碗------价格:RMB日期:
2017年出土明代青花碗全球私下交易,咨询电话:(杨总)
另有两件相同的青花笔架,均为五峰山形。一件通身用重色青花绘山峦云气、楼阁人物联景,即日本陶瓷界称之为“云堂手”的;另一件正面用国料青花书写“正统捌年”款,背面绘以类似笋皮纹的装饰,以显示山峦层叠,青泛黑褐之色,笔意粗重,虽为民窑造器,却是正统时青花瓷的代表杰作。
景泰时的青花瓷迄今未见纪年款器物。江西景德镇景泰四年和七年墓中曾出土一批民窑青花器,有三足筒炉、戟耳瓶等,画意简略,特征类似前朝。烧制数量大,且将进口料与国产“平等青”料共用。“平等青”又称“陂唐青”,产地在江西省乐平县境内,它后来居上,逐渐取代了“苏泥勃青”,特点是呈色稳定,发色蓝中泛青灰或正蓝,含铁量小,故不出现黑斑,呈色沉而不浮,以温润淡雅见长。其纹饰,画意疏朗,绘工精致,用笔纤细而柔浑,明晰透彻,衬以洁白细腻莹润的釉面,使这一时期的青花器成为典雅的艺术品。
1973年与1987年,景德镇御器厂遗址先后出土大量成化官窑残碎瓷器,以青花瓷数量多。其中,有仿宣德时的松竹梅、双狮戏球、麒麟、海水异兽等纹饰的盘、碗及灵芝纹或飞龙的罐等,器形大小不同。成化时期的小型器皿以盘、碗、杯、碟、高足杯为,胎薄体轻,造型秀丽,纹饰多采用双线勾勒填色,极为工细利落。所绘花鸟、并蒂莲、秋葵、九秋、莲池鸳鸯、水藻、螭龙、摩羯、云气楼阁、高人逸士等,生动飘逸,佛教的十字宝杵、梵文经语书体流畅。其修胎薄如卵壳的三秋花蝶杯,器里可映见外壁纹饰,实为一代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