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黄,早是在福建寿山发现的,明代称其为“黄石”。据施鸿宝《闽杂记》载:“明末时有担谷入城者,以黄石压一边,曹节憨公见而赏之,遂著于时。”清代以来,田黄石身价日隆。据说,乾隆皇帝梦见玉皇大帝赐他田黄石,并赐书“福”、“寿”、“田”三字,意谓田黄石既为上天所赐,则意味着大清江山为上天所赐,以培植臣民对大清王朝的顺从意识。乾隆本人还大量收藏田黄石,多治以印章,著名的是用一块大田黄石镌成的三连章,以三条田黄链环将之连成一体,终成稀世珍宝。
“上有好之,下必迎焉。”朝野上下竞购田黄石制印以炫身份,田黄石身价日贵,乃至“一两田黄一两金”。从历年的拍卖记录看,田黄的价格每克普遍超过了1万元,而优质田黄尤甚,若加上历史人文因素,其价格就更难以估算。2006年11月的香港苏富比秋季拍卖会上,一件重200克、由清初杨玉璇雕刻的田黄瑞狮镇纸,以人民币4167.92万元成交。
江介田黄制印快速出手 咨询热线: 咨询:(卢经理)
在传统的文化观念中,田黄只是寿山的产物。是著名收藏家章家福的著书立说、奔走呼吁,始令昌化田黄赢得赏石家们的认同,进而与寿山田黄一起“共掌山头”。然而,真正让昌化田黄洒脱亮相、声名远播的,缘于其内在品质。诚如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副主任崔文元教授所言:“昌化田黄的肌理往往是纯净无瑕,温润可手。质洁的便被称为‘昌化田黄’,其颜色丰富,有黄、白、黑、红等,完全可以与寿山田黄相媲美”。
我国所特有的“软宝石”之一。全世界也只有我国福建寿山的一块不到一平方公里的田中出产田黄石,因色相普遍泛黄色,又主要是出产在田里,故称田黄石。而值得收藏的、高价投资的也仅是田黄中少部分特征明显,各方面俱佳而无可挑剔的上品。其材质温润凝腻,在软质雕刻石中居品。
江介田黄制印快速交易 咨询热线: 咨询:(卢经理)
明、清各朝均被作为贡品献入皇宫,被雕刻成御用玺印及艺术摆件,故田黄石又被尊为“石中之王”、“石帝”,故其身价无与伦比。从田黄石的属性看,凡经雕镌的艺术品,都可以当作文物看待,因为它不能复制,属于没有再生性的艺术品。
田黄的价值以重计价,与黄金等值,所谓“一两田黄一两金”或“易金数倍”,“黄金易得,田黄难求”。至清末,普通田黄价已涨到“三倍黄金”,史树青先生《清怡亲王田黄对章》谓:“田石产于田中,无脉可寻,呈天然块状,沉积田底,采掘极难,多为当地农民掘田偶然发现。得者视为至宝,故稀有而见珍。
今则田坑久绝,黄金有价,田黄可以无价矣”。可知田黄石极难开采,是田黄绝少的原因之一,再者,笔者所见收藏家之旧田黄印章,多为数分高之矮印,从纽式可知原为盈寸之石,(多为薄意形钮),均为得之者磨去印文,刻已名号,碾转数人,已成“侏儒”,若再磨则无法制印。由此可知不少田黄印多因履磨而消失,此为田黄印绝少的原因之二;田黄产于“寿山溪”旁水田底之砂层中,产石地总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清代末已遍挖一百余年,今石农挖之数月而不得一石,旧日石农偶而寻得,亦被台湾人购运国外,此为田黄印绝少的原因之三。
大唐宝通有限公司古玩经纪人:卢经理
专门负责江介田黄制印交易市场,对江介田黄制印的品鉴和市场皆有深刻的了解,有江介田黄制印想要出手
欢迎致电24小时热线:,也可以发图片至:进行深入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