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外咨询业快速发展。据统计,1982年,美国咨询机构已达8700余家,专业咨询人员逾26万,年营业收入达300亿美元以上。美国经济的背后是动辄数十亿美元营业额的4A广告公司,而中国策划咨询业的开始至今仅仅才三十年,国内企业对智业的认知度也才刚刚开始。
在中国当下这个竞争加剧的时代,市场分工越来越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已经成为趋势和必然,一家企业想面面俱到并做得非常专业很难实现,这就是很多企业虽然有策划部、市场部,但仍感觉力不从心,销售业绩难如人意的主要原因。很多企业在这种情况下,试着寻找策划公司,但寻找什么样的策划公司,很多企业一头雾水、非常茫然。
那么,企业到底如何才能找到适合自己,能为企业解决问题,又能实实在在带来销售业绩和品牌价值的策划公司呢?
策划业鱼目混珠的现象相当严重。那么,到底谁是“鱼目”,谁又是“珍珠”?我们经常会看到,许多文化人、媒体记者、广告人乃至一些设计师都在冒充策划人,游走于市场江湖。他们的共同特点是单枪匹马,没有公司,没有团队,只凭一张嘴,只凭大脑中一些想来的、看来的、学来的、窃来的“奇思妙想”,就以策划人的身份为企业做“策划”。他们没有前期的市场调研、没有整体的战略构想、没有完善的产品定位、没有系列的创意设计、没有科学的市场布局、没有后期的品牌维护。他们常常在某个“点子”和某个“创意”上无知地陶醉不已,其“策划”结果可想而知。
一个点子救活不了一个产品,一个创意也拯救不了一个企业。目前,众多的企业和策划公司在急功近利的心态驱使下,“短视”现象非常严重,大多数还停留在“出点子”和“想创意”的初级阶段,这对企业来说祸患无穷。更悲哀的是,一些不明真相的企业主以为这就是传说中的“策划”,其结果当然是把牙齿打掉了然后自己悄悄吞下。我们认为,管理公司不是策划公司,咨询公司不是策划公司,广告公司不是策划公司,培训公司不是策划公司,设计公司更不是策划公司。一个不能为企业提供战略定位、营销创意、广告设计、管理培训等诸多功能服务的策划公司,不是一个合格的策划公司,而只能为企业提供任何单方面智力支持的公司,都不是策划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