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共内战很快爆发,国民党政府频频通过币制改革制造,掠夺财富。1948年8月19日,国民党政府废除法币券、关金券和东北九省流通券,发行金圆券,强制百姓将手中的黄金、白银、银圆兑换成金圆券。
1949年7月3日,国民党行政院又故伎重演,在上海宣布以银圆券代替金圆券,规定1圆银圆券兑换5亿金圆券。1949年10月全国解放,民国纸钞也成为历史的回忆,以四大银行为主的民国纸钞基本上被全部回收,留存至今的十分稀少。
中国唐朝国际拍卖集团近日征集到一枚民国36年中央银行壹万圆纸币,印钞版的正面正中为中央银行,左中是孙中山头像,右中刻壹万圆,四角均刻壹万圆,右下角是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中国大业公司印制。背面正中团花中套刻壹万圆字样,左右分别由局长梁平、副局长田福进签名,四周均刻“10000”,票幅长:14.8cm,宽:6.7cm,是民国货币之珍罕品,且品相一流十分难得,升值空间巨大,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它的估价也不高,中国唐朝国际拍卖集团市场部预计,这枚纸币将成为拍卖会上众人争夺的对象!
民国中央银行一万元近期成交价格,咨询电话:(李经理)
蒋介石也没有把宝押在王云五一个人身上,他同时让俞鸿钧拿出一套中央银行版的币改方案。电视剧《北平无战事》中币制改革方案的制定过程,倒是有几分中央银行方案的影子。
据时任中央银行稽核处长、上海金融管理局局长李立侠回忆,俞鸿钧在上海指定了一个四人研究小组,成员包括他和南开大学经济系教授兼中央银行顾问吴大业、中央银行经济研究处副处长方善佳、汉口金融管理局长林崇镛。这四个人的身份与《北平无战事》中的方步亭、何其沧颇为相像。
不过,四人研究小组给出了一致的否定:币改不可为。他们认为,在内战继续进行的情况下,币制不宜作根本性改革,如果骤然一改,就会垮得更快。他们拿出的方案,是在不改变法币本位的基础上,另由中央银行发行一种称为“金圆”的货币,作为买卖外汇及缴纳税收之用,不在市面上流通。用此办法,大致使收入提高到相当于支出的40%到50%。俞鸿钧予以首肯,并令四人小组拟定了具体方案。而后,俞携此方案赴上海请示蒋介石。
上海古玩艺术品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民国中央银行一万元市场价格分析估价表:
民国三十七年中央银行关金壹----价格:RMB日期: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价格:RMB日期: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价格:RMB日期:
佰民国卅八年价格:RMB日期:
民国卅八年1949年中价格:RMB日期: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价格:RMB日期:
民国卅八年1949年中价格:RMB日期:
民国十二年中央银行美钞版银----价格:RMB日期: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价格:RMB日期: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价格:RMB日期:
民国中央银行一万元为什么这么火,咨询电话:(李经理)
几天后,俞鸿钧返回上海,颇有些消沉地告知四人研究小组,蒋介石认为这一方案不能应付当前的局面,“看来蒋要采用财政部的方案了。”四人询问财政部方案内容,俞鸿钧说自己也未曾得见,“不知道他们会怎么币改”。
其实,蒋介石否决中央银行方案的同时,就要求俞鸿钧参与研究王云五主持的币改方案,他不可能不清楚这一方案的底细。只是币改方案一旦在实施前有丝毫外泄,必然引发金融动荡,他只能严守口风。
单凭王云五一个人,肯定是无法完成币制改革方案的。他首先要求财政部主管人员检呈有关币改的旧案和意见,并且充分利用“前此不甚重视、而实际上拥有不少对于币制有研究的人员和资料之财政研究委员会”。为了保守秘密,王云五的做法是“尽量听取他们的意见,而一点不透露我的意见。”有些征求意见的题目与币改方案避无可避,王云五也将其归结到“研究”层面,没有人知道王云五正在亲手制定将把国家金融推倒重来的币改方案。
7月7日,上任才一个多月的王云五就草拟完成了《改革币制平抑物价平衡国内及国际收支的联合方案》,并将此案送交翁文灏,二人没有分歧,随即于次日呈上蒋介石。蒋介石原则上表示同意,但为慎重起见,又指定俞鸿钧及专家严家淦、刘攻芸、徐柏园,与翁文灏、王云五一起组成“六人小组”再加研究,草拟具体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