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产品可大致划分为三大类:分立器件、集成电路与光电组件,其中集成电路就占了半导体近九成的比重,可谓半导体产业的重心所在。半导体行业废气排放具有排气量大、排放浓度小的特点。 通过不断地解决在各个芯片技术时代所存在的污染问题,这一工业自身也得到了发展。以前的一些小问题,有可能成为当今芯片生产中足以致命的缺陷。而半导体器件极易受到多种污染物的损害。这些污染物可归纳为以下四类:
1、微粒,半导体器件,尤其是高密度的集成电路,易受到各种污染的损害。器件对于污染的敏感度取决于较小的特征图形的尺寸和晶片表面沉积层的薄度。这种非常小的器件尺寸导致器件极易受到由人员,设备和工艺操作用使用的化学品所产生的存在于空气中的颗粒污染的损害。落于器件的关键部位并毁坏了器件功能的微粒被称为致命缺陷。致命缺陷还包括晶体缺陷和其它由于工艺过程引入带来的问题。
2、金属离子,半导体器件在整个晶片上N型和P型的掺杂区域以及在精确的N/P 相邻区域,都需要具有可控的电阻率。通过在晶体和晶片上有目的地掺杂特定的掺杂离子来实现对这三个性质的控制。非常少量的掺杂物即可实现我们希望的效果。但遗憾的是,在晶片中出现的极少量的具有电性的污染物也会改变器件的典型特征,改变它的工作表现和可靠性参数。
3、化学在半导体工艺领域第三大主要的污染物是不需要的化学物质。工艺过程中所用的化学品和水可能会受到对芯片工艺产生影响的痕量物质的污染。它们将导致晶片表面受到不需要的刻蚀,在器件上生成无法除去的化合物,或者引起不均匀的工艺过程。氯就是这样一种污染物,它在工艺过程中用到的化学品中的含量受到严格的控制。
4、细菌。细菌是第四类的主要污染物。细菌是在水的系统中或不定期清洗的表面生成的有机物。细菌一旦在器件上形成,会成为颗粒状污染物或给器件表面引入不希望见到的金属离子。
污染是可能将新兴的芯片生产工业扼杀于摇篮中的首要问题之一。半导体工业起步于由航空工业发展而来的洁净室技术。如今,大规模的复杂的洁净室辅助工业已经形成,洁净室技术也与芯片的设计及线宽技术同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