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除圈足内均施霁蓝釉,釉色艳丽,釉面匀净,有玻璃光泽。迎光照看深沉的宝石蓝中闪现着紫罗兰色的光晕,区别于唐三彩蓝色釉彩之浮艳。底部旋胎痕明显,露胎处,橙黄色的火石红厚重。单纯的霁蓝釉色调沉重,还加入堆花花纹装饰,使器物增加艺术感,堆花技术高超,看去具立体感。
皇帝出巡,是中国古代社会一项重大政治活动,以期通过威严的皇权使国家强大。据《清史》记载,乾隆帝曾于当朝八年(1743年)、十九年(1754年)、四十三年(1778年)、四十八年(1783年)四次东巡,少则两个月,长达四个半月。盛京故宫是其主要的驻跸之地。乾隆帝的、二次东巡,恰值32岁和43岁的壮年,他沿途跋山涉水,行围演武,他把这看作是为保持八旗军队骑马射猎武功所做出的榜样。晚年的乾隆帝十分怀旧,将此瓶置于盛京故宫,既作为陈设赏玩,追忆往事,以慰藉其怀旧之情,同时也是对东巡不忘根本的宣诏。
霁蓝釉瓷鉴定拍卖权威公司,咨询电话:(陈总)
霁蓝釉瓷近几年成交记录:
清乾隆霁蓝釉梅瓶成交价:239万 成交日期:
雍正霁蓝釉天球瓶成交价:469万 成交日期:
明宣德孔雀蓝釉盘成交价:478万 成交日期:
清乾隆蓝釉粉彩花鸟纹天球瓶---成交价:391万 成交日期:
清乾隆蓝釉粉彩花鸟纹天球瓶---成交价:151万 成交日期:
明宣德孔雀蓝釉盘成交价:257万 成交日期:
清乾隆霁蓝釉天球瓶成交价:143万 成交日期:
“转心瓶”为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官窑创制的特有瓶式,在镂空的瓶内套装一个能够转动的内瓶。据考证,此器烧制于乾隆八年(1743年)至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之间,原放置在清奉天行宫,即沈阳故宫,1914年由民国政府收存于当时的北平古物陈列所,1933年划归国立博物院筹备处,即现在广州博物院的前身,是一件流传有序的官窑重器。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官窑生产了二、三十件转心瓶,但此种结构的仅此一件,因此,此器为存世孤品,极为珍罕。
2011年3月在纽约苏富比上,一只蓝描金开光粉彩花卉纹双耳瓶(高41.3厘米)从初估价的1000万美元左右,到后成交价为1800.25万美元。2011年6月在广州,其中高37厘米的御制宝石蓝地洋彩莲花如意万代尊,经过轮番的逐鹿,终以7015万元落锤。
从蓝釉瓷器的市场情况来看,尽管历年来在海内外艺术品市场上拍的蓝釉瓷总量达数千件之多,但除去那些明显的真品、仿品,以及来历不明、真伪难辨的器物外,来源可靠、流传有序的蓝釉瓷精品并不多见。所以市场上一旦出现的蓝釉瓷精品,只要估价合理,总是会受到藏家的追捧。
蓝釉瓷器虽然没有华丽的纹饰和造型,却在简约中让人们领略到其雅正之姿、秀丽之美,即便是在青花、粉彩等占有大量市场份额的情况下,仍然有其固定的收藏群体和收藏市场,长期为藏家们所钟爱。
而后者为玫茵堂珍藏,并有数次出版著录,是一件传承有序的宣德蓝釉瓷精品,但由于估价偏高(当时估价为:270—450万港元),终流拍了。另外,在香港苏富比2011年秋拍上,也曾亮相过一件玫茵堂珍藏的“明宣德·洒蓝釉大杯”,当时估价为800—1200万港元,终也是因估价过高而流拍。
现藏于广州博物院的这件“清乾隆帝行围图转心瓶”通高约70厘米、口径约20厘米、底径24厘米,由盖、颈、外瓶、内胆、夹层和底盘六部分装配而成,装饰分外观装饰与主题纹饰两部分。外观装饰通体以亮丽的蓝釉为底色,再配用金彩,显得华丽富贵。器身的如意云头纹与莲瓣纹内均施仿青铜釉,铜色黯然,与金彩相映,古致典雅。
您手上有好的霁蓝釉瓷一直没有出手吗?怕好的霁蓝釉瓷卖不出合理的价格吗?拿起您手中的电话吧!
请拨打 古玩经纪人:陈总
帮您轻松解决您的担忧!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