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图/平面图(3D建模技术)
√高端画册(精美,有图有真相)
√概念规划设计文本(前瞻性)
√节能评估报告(专家评审,案例多,经验丰富)
√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立项、批地、申请银行贷款、政府补贴)
√资金申请报告(申请专项资金)
√商业计划书(融资或者企业自用)
√招投标书(中标率高,价格低)
咨询热线:、或 QQ: 胡老师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枞阳实现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跨越具有重大意义。该县农委主任齐美清表示,枞阳县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工程,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支持鼓励新型农业主体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打造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新农村。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贯彻落实这一精神,必须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来抓,着眼新时代,立足新要求,拿出新举措,取得新成效。当前,应结合农业面源污染分布广、浓度低、形成机理复杂、多数可降解可利用等特征,运用系统学的方法,从源头控制、循环利用的角度出发,从产业布局、农耕技术推广、防治设施建设等入手,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
要把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作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工程来抓。要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是基础,必须着眼于农业生态环境承载能力,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合理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就重庆而言,种植业与养殖业脱节是造成农业面源污染的主因,虽然全市1亩耕地面积存栏畜禽不到1头生猪当量,理论上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但长期以来,特别是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以后,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土壤酸化,有机质减少,地力下降;养殖业单体规模偏大,布局不合理,粪污集中排放,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种养业布局脱节,农业系统内部自身资源循环不畅,造成局部环境负担偏重,形成较突出的农业面源污染。必须把过去以产业链发展为纽带的农业产业布局思路调整到以环境资源要素为纽带的产业布局思路上来,做好上下游产业衔接配套,打通农业生产内部资源循环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