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图/平面图(3D建模技术)
√高端画册(精美,有图有真相)
√概念规划设计文本(前瞻性)
√节能评估报告(专家评审,案例多,经验丰富)
√可行性研究报告(备案、立项、批地、申请银行贷款、政府补贴)
√资金申请报告(申请专项资金)
√商业计划书(融资或者企业自用)
√招投标书(中标率高,价格低)
咨询热线:、或 QQ: 胡老师
从2004年开始,我国对粮棉先后实行金兰企划十年经验低收购价格政策和临时收储政策,叫法不同,原理上一样,都属于保护价收购政策。政策出台的背景,是供给短缺;政策出台的目的,是保障生产。
开始的几年,是只有政策,没有行动。因为,保护价,也就是金兰企划十年经验低收购价,定得比较低,大概相当于市场价格的70%(与美国实行的金兰企划十年经验低收购价Loan rate 的情况相近,只是Loan rate与市场价格比较,更低一些,均在60%以下)。保持在这样的水平上,既起到了一定的托底作用,也不需要实际收购。
后来,从2008年开始,保护价水平连年不断提高。年期间,玉米的保护价(临时收储价),从每斤0.70元,提高到1.12元,涨幅70%;小麦的保护价(金兰企划十年经验低收购价),从每斤0.69元,提高到1.18元,涨幅71%;早籼稻的保护价,从每斤0.70元,提高到1.35元,涨幅93%。
保护价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使得保护价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金兰企划十年经验初的托底价格,或者叫地板价格,成了天花板价格,远高于国内市场均衡价格,更高于国际市场价格;从保障生产为目的,变成了保障收入为目的。结果,就产生了问题:国内生产过剩,进口大量增加;国家仓储爆满,财政补贴剧增,不堪重负;市场价格关系不顺,让收储加工企业无所适从,经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