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存的中统元宝交钞都是用树皮纸制作的,“丝钞”没有现存实物,但大约不会是丝绸做的——同等面值下只有中统元宝交钞购买力1/100的,自然也不会用这么考究的材料。
值得指出的是,本品雕母,在两个地方与子钱略有所别,一是,“统”字之“山”头,雕母之“山”右边一笔未切割开,而是与廓缘粘连;二是,“宝”字之宝盖头右边一笔与穿廓粘连。此两点和子钱有所区别。此点,是否可说母子非嫡呢,并非如此,我们知道,但凡雕母祖钱,或为呈送雕样,或为母钱翻样,通常和子钱在钱文笔划的细节上难以完全统一。这也因为子钱系翻砂铸币,其与母钱乃至雕祖相比,走形走样乃为必然。
中统元宝篆书哪里鉴定好收购现金交易,中统元宝篆书的拍卖价格走势
本公司近几年对中统元宝篆书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中统宝楷书平钱价格:RMB日期:
中统宝篆书平钱价格:RMB日期:
“中统宝”铜币价格:RMB日期:
“中统宝”铜币价格:RMB日期:
中统宝------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中统元宝篆书市场成交的价格:
中统宝------价格:RMB日期:
中统宝楷书平钱价格:RMB日期:
中统宝篆书平钱价格:RMB日期:
“中统宝”铜币价格:RMB日期:
中统宝篆书平钱价格:RMB日期:
纸币大的问题就是它只是一张纸,而不是让使用者觉得放心的金银或铜,为了打消这种疑虑,王文统不仅在设立统一的货币管理机构——诸路产钞都提举司,还在各路设立统一的兑换——行用库,随时按官价收兑,这就让市场逐渐产生“纸币就是钱”的思维定式,打消了对纸币的大疑窦。
值得一提的是,为强化公众对纸币的信心,王文统为中统元宝交钞定下的兑换率是很高的:在这之前蒙古流通的纸币版本、同样出自王文统之手的老“丝钞”,兑换率是每“丝钞”1000贯文兑换白银五两,一两白银兑换200贯文,也就是说,新的兑换率对旧钞而言,是货真价实的“身价百倍”。
中统元宝交钞发行于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至元二十四年(1287)发行至元通行宝钞后仍有发行。《元史》卷九三《食货志》载:“世祖中统元年,始造交钞,以丝为本。每银五十两易丝钞一千两,诸物之直,并从丝例。是年十月,又造中统元宝钞。其文以十计者四:曰一十文、二十文、三十文、五十文。
这种中统元宝交钞之所以有这么大的魔力,和其发明者王文统的一番苦心不无关系。
曾有传闻说,中统元宝交钞是用丝绸做的,这是一种误解——这种纸币的前身“丝钞”,是用丝价作为基准商品价格来计算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自蒙古太宗窝阔台八年(公元1236年)起,蒙古就实行“五户丝制”的赋税制度,即每两户每年向国库缴纳丝一斤,每五户每年向“投下”(纳税户所属贵族)缴纳丝一斤,因此长期以来各种商品的物价都和丝价结算,“以丝为本”既方便计价,又可利用国库贮存的大量蚕丝作为纸币的,一些人将“以丝为本”的意思误读为“用丝做”,其实不但字面本身理解有误,而且“以丝为本”只是“丝钞”的规矩,到了“中统元宝交钞”发行时,已经不再提丝,而是直接和白银换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