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如今砚台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无论国内拍场抑或国外拍场都屡见砚台身影,并且还多次创拍卖新高。不久前,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上拍的一方“纪晓岚铭紫云砚”更以586.5万元人民币的高价成交。清代著名文学家纪晓岚一生嗜砚、蓄砚成癖,自名书斋为“九十九砚斋”。
如果要探究起中国砚台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原始社会人类打造工具的研磨器了,作为与笔、墨、纸并称“文房四宝”,中国历代的文化人对砚台的珍爱,可以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刻砚、赏砚、藏砚,作为一种时尚的风气,砚台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对现代人来说,古砚台完成了由实用品到艺术品的转化,因而也造就了它独特的收藏理财的价值。
如何拍卖鉴定黎溪石砚台,黎溪石砚台评估及鉴定收购
本公司近几年对黎溪石砚台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雍正朱漆暗刻填金「石砚赋----价格:RMB日期:
明黑白玉砚台价格:RMB日期:
三彩龙纹砚台及海棠形笔洗------价格:RMB日期:
清乾隆白玉素面砚台价格:RMB日期:
启功1984年作行书题贺------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黎溪石砚台市场成交的价格:
端石雕椭圆型砚台价格:RMB日期:
清汉瓦式砚台清汉瓦式砚台------价格:RMB日期:
张玉书行书砥石山绿石砚纪------价格:RMB日期:
清乾隆白玉素面砚台价格:RMB日期:
清汉瓦式砚台清汉瓦式砚台------价格:RMB日期:
砚背刻四行铭文:“德醇性温,慎守吾身,以葆幽人之贞,助心画而斋珍。光绪丙申仲秋,海峰铭”。后钤篆书:“海峰藏珍”长形印。此铭寥寥二十余字,却十分耐人寻味,书法篆刻也有功力。考其真伪,砚是老砚,铭文是原刻。
砚主人“海峰”是谁曾君说:“海峰是位画家”。查各类人名字号辞典,称“海峰者”,清末有十几人之多,无法确认他是何人。后来,几经周折,我见到了砚的原主人,才知此砚是其先祖张应鳌豫西名医的遗物。
砚台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与笔、墨、纸并列为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由于其质地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为珍玩藏品之选。黄海涛介绍,砚台由古时研磨器发展而来,古代岩壁画和彩陶画等遗迹或遗存物上的颜料,都来自研磨器的加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砚台拍卖由来已久,自1990年代就已出现在拍场,但一直属于工艺品杂项门类,上拍的数量较少、较零散。但砚台这一收藏品类一直被各拍卖公司进行挖掘和尝试。2006年,上海古玩古玩心推出了我国首场个人藏砚专场。2007年春拍,上海古玩古玩心亦尝试推出了“文房清玩·历代名砚专场”,受到诸藏家的青睐,市场反响良好。
取象比类的思维方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多了去了,比如金元时期名医刘河间著《古玩方》,说古代点眼方用金星石、银星石,就是以金星石、银星石点缀于矿石中闪闪发光,比喻可以给人带来光明。从矿物学分析,这里的金星石、银星石其实就是金云母、白云母,点缀在云母片岩之中,但不可能具有眼疾的医学效果。南宋张世南著《游宦纪闻》说沅芷黎溪砚有“金束腰眉子纹”,南宋朱辅著《溪蛮丛笑》说黎溪砚有“金溪带花纹”,清代唐铨衡著《文房肆考》也说黎溪石砚有“紫袍金带”,都是说沅芷黎溪砚中有“黄金”,但这个“金”实际上是砚石中的黄铁矿,因为颜色和光泽类似于黄金。
砚台价位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厚度、大小以及形制,进而考究其石质纹理,包括是否有青花、鸲鹆眼、胭脂火捺、金眼线等;而雕工也有讲究,明清砚台的雕工更好、更成熟,但是素工的文人砚有时候价位反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