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谶语随“昭武通宝”钱流出,就为百姓所接受,反映了当时的人心向背。清军剿灭吴三桂后,曾下令清剿销毁吴三桂的“昭武通宝”等钱币。
昭武通宝有钱多种,我藏的“壹分”是昭武钱中的近似当十大钱,当时折银一分行用。不久,“大周”被清军所灭。清严禁吴铸的昭武通宝钱流通,下令一律收缴后悉行销毁,因而绝大多数钱被付之一炬。后至今又经300多年的风风雨雨,幸存者少,尤其是这种昭武横壹分更少。
昭武通宝收购交易地点现金交易,国内昭武通宝权威私下交易地方
本公司近几年对昭武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清清初昭武通宝背壹分篆书折----价格:RMB日期:
清清初昭武通宝背壹分篆书折----价格:RMB日期:
“昭武通宝”小手镜价格:RMB日期:
南宋至明代古钱一组二十七枚----价格:RMB日期:
“昭武通宝”小手镜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昭武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昭武通宝”背“壹分”“昭----价格:RMB日期:
吴三桂“昭武通宝”背“一分----价格:RMB日期:
清三藩“昭武通宝”背“一分----价格:RMB日期:
南宋至明代古钱一组二十七枚----价格:RMB日期:
三藩昭武通宝篆书背穿上----价格:RMB日期:
在此危亡逼近之时,吴三桂的“摇尾系统”却导演了一出曲意劝其即任皇帝的闹剧。吴三桂也想图个快乐,便匆匆在市郊南麓筑祭坛,“置办御用仪仗、卤簿等物”,来不及建筑宫廷朝房,就“构庐舍万间为朝房,宫殿瓦来不及改成黄色,就用漆涂抹。”康熙十七年三月一日这天,当吴三桂“登坛行兖冕礼”时,忽然天阴下起大雨,仪仗、卤簿被雨打湿,泥污不堪,就仪也就“草草而罢”。就仪后,造新历,制新钱币,曰“昭武通宝”。翁树培《古泉汇考》:“周元年甲寅(1674年),戊午(1678年)为周五年,即昭武元年,则僭号昭武乃戊午也。”
“昭武通宝”背“一分”篆书大钱铸工精湛,为同时期南明铜钱制式,此处的“一分”是对银作价权银的计价单位,非今天意义上的一分币。此枚“一分”古钱品相绝好,钱径3.6厘米,穿径0.9厘米、地张平整,铜质精良,窄缘薄肉、书文精妙、文字深峻,堪比雕刻佳品。
康熙十二年(1673),清廷为改善财政窘迫,诏令削藩,吴三桂不甘心自己的多年苦心经营旁落,就联合广东尚可喜、福建耿精忠三藩举兵作乱。为应付庞大的军事支出,吴三桂利用滇铜矿资源优势自铸铜钱流通,铜钱初名称为“利用通宝”。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今衡阳)建立大周国,自主为帝,年号“昭武”,以年号为币名铸“昭武通宝”铜钱,分“”和背“一分”大钱两种。“昭武通宝”钱铸期虽一年不到,至今存世却不少,但篆书版“”钱和篆书版背“一分”大钱却非常少见。
昭武通宝钱虽然流通地域较小,流通时间很短,但它可以引申出吴三桂其人在明末清初时的一段历史。他先护明抗清,后叛明拥清,及着力农民起义军,再叛清复明,后自立称帝为清所灭。昭武通宝钱如实反映出吴三桂翻来复去的一生。
中国古代货币史上利用货币进行谶纬信息活动和传递谶纬信息的钱币屈指可数。如新莽为夺取西汉皇帝宝座,废五铢钱上的“金”字(即忌讳汉繁写“刘”姓上的卯、金、刀,以及莽铸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等钱,都在公元九年全部罢废),所创的“泉”字钱(见《王莽传》);南北朝陈宣帝太建十一年铸行的“太货六铢”钱,因其一枚要当10枚五铢钱使用,有人便利用时谶说“太货六铢”篆书“六”字写得像一个人双手叉腰、“铢”字写得像许多泪珠,象征人们在“叉腰哭天子”(见马端临《钱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