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月前,从先生那里结缘到自己第一颗完整的天珠,一颗轻微火供过的金刚三眼天珠。一直没有好好拍照,今天分享这颗珠子的同时,也针对有关天珠的一些常见问题做些梳理。
1.天珠的定义。 天珠是喜马拉雅山周边地区特有的在特定年代用特定工艺人工装饰了环形和线形图案的镶蚀玛瑙或玉髓珠。
2.天珠是不是只分新老不分真假- 否。天珠这个概念本身带有对年代的定义,所以对天珠而言,新的就是假的,真的一定是老的。 坊间所谓的“明清天珠”“老矿天珠”基本都是奸商为了推销新仿珠而编造的概念,毫无依据且流毒甚广,希望各位朋友分辨。 另外不得不提,有人认为现在的新仿珠在千年以后也会变成真品天珠,这种说法同样荒谬,拉萨河先生曾经用“毛公鼎”做过精彩比喻。简言之,新仿的珠子做得再像,也永远不会成为真品天珠,鼓吹这个概念的人若非新珠商人就是自欺欺人。 我并不是完全排斥新仿珠,毕竟人各有志,工艺干净的新仿珠作为廉价装饰品也未尝不可,但是我会坚决抵制以假充真以新充老的欺骗行为。
3.天珠是不是唐代的- 国内有流传的说法是天珠的年代在唐代以前,持此观点者依据有二:一,西藏大昭寺供奉的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像,是唐贞观十五年(AD.641)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时的陪嫁,而佛像的宝冠上镶嵌有天珠,故认为天珠在唐代有应用。二,《新唐书`吐蕃传》和《新五代史》有关于“瑟瑟”珠的记载,“瑟瑟”与天珠的藏文发音“dzi”甚似,故定论,“瑟瑟”所指便是西藏天珠。但是这种观点难以自圆其说,首先,大昭寺的释尊像供奉于唐贞观年间,但是嵌宝的头冠却是明永乐年间宗喀巴大师带信徒供奉的,事后一直在修缮和接受供养,因此,凭借佛像年代说明头冠和镶嵌天珠的年代,不可取信。其次,文献中关于“瑟瑟”珠的记载未必对应天珠,缺乏事实依据的说法只能说是一种猜想或假说,从而也不能旁证天珠的年份。因此,把天珠定义在唐代并不严谨。 天珠的年代问题现在在学术领域悬而未决,并无定论,一来缺乏考古学上可以承认的层位学依据,二来对于珠子缺乏有效的年代检测手段。但是根据一些类型学的依据,有学者旁证过天珠的年代,虽未有定论,但可以为大家提供参考:
天珠是珠子世界中最神秘的一种。当前没有任何已知方法能对天珠的年代进行测定,不过天珠被广泛认为年代十分久远。有人将天珠界定在佛教传入西藏以前(公元7世纪)。 杜宾,珠史,328页 我自己对天珠年代的看法,是参照工艺流传方面的旁证依据,宽泛估测在公元前600年到公元1100年间。(包括思和措思)
4.有没有天然天珠- 天珠作为专有名词,本身定义就界定了它是镶蚀玛瑙玉髓珠的一种,换言之,天珠一定是被人工处理过的。天然天珠之说就像有人说他用了一块“天然手机”一样极不靠谱。 我不否认天珠可能有天然原型,但是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在此不做探讨。
5.天珠的原材料是不是“九眼石页岩”- 在此郑重声明一下,世界上没有所谓的“九眼石页岩”存在。外面说是天珠原石的“九眼石页岩”无非是戈壁滩上常见的一种硅酸盐结核,检索眼睛玛瑙或金钱玛瑙会发现很多同类石头。“九眼石页岩”这个名目是早期对一些国外文献翻译出现的错误,80年代后这个概念被一些商人大肆炒作,甚至编造出一套理论体系,什么火星“镱”元素之说。这些理论乍看甚为唬人,实则毫无依据,只是一些荒谬的伪科学而已。 天珠的材质是玛瑙或玉髓,但是原矿产地并未探明,而且天珠,尤其是思的原料选择极其苛刻,古代工匠们会尽量选择质地细腻温润、透明度差的材料,而且会尽量避免天然纹理、结晶和共生矿的出现。 所以,那些追求所谓“九眼石页岩”的神奇效果而进而追求天珠的朋友,建议您们放过天珠,天珠作为承载人类历史的文物,实在不适合各位。
6.天珠的宗教含义 很多喜欢天珠的朋友信仰佛教,或者追求佛教的宗教含义,把天珠当作佛教的法宝,早期的商人也确实抓住这一心理大做文章,对天珠的各种图腾杜撰出符合“佛教教义”的解释,甚至臆造出一些本不存在的牵强的图腾。其实天珠的起源和佛教并无直接关系,天珠的年代要早于佛教在西藏兴盛的年代。而现在的藏族同胞应该也只是天珠的传承者而不是制作人。信仰佛教的藏民将天珠作为一种等同于黄金白银的珍贵珠宝,并以此供奉给寺庙,没有依据认为他们将天珠视为宗教法器并赋予宗教含义。同时,藏文中对天珠图腾的称谓基本都是具象的,并无特殊含义,比如说“dzi”的发音在古藏语中就有“眼”的意思(转引次仁旺堆师兄观点)。探究西藏的民族性格,有学者曾经指出西藏先民往往将来自其他民族迁移来的东西视为“天降之物”,恰也印证这点。我个人认为天珠可能与西藏史前时期的某种祭司文明有关,但是并无实证;另有苯教说、印度教说,亦缺乏现实依据,尚需探究。
7.什么是至纯天珠- “至纯天珠”这个概念非常模糊,我一度将这个概念等同于“思”,而将所谓“冲系天珠”等同于“措思”。现在发现这个观点存在一些不妥之处,于是,我个人已经逐渐放弃“至纯天珠”这个概念,这个概念的提出者是早期的一些学者和商人,但是给出解释的张宏实先生的《法相庄严`管窥天珠》一书中本身的分类观点就非常混乱,主观性较强,且不符合藏民们的日常看法,因此,将这样一个本身模糊的概念用作分类标准是不合适的。“至纯”二字我更认同它是一个形容词,而非名词。 我认同的分类体系,还是思和措思为主体的体系,具体分别很难讲清楚,主要在材质、工艺、图腾三个方面综合表现,需要大量的经验来辅助分辨。请有兴趣的朋友移步本吧置顶的《一天一天珠》贴子,看拉萨河先生对珠子的一些描述,相信定能受益匪浅。
8.残断天珠是不是为别人挡灾,不吉利- 有人传言残断天珠是为别人挡了灾,佩戴不吉利。首先不讨论这种说法的科学依据问题……我只谈谈自己对残断天珠的看法: 首先,天珠残断,一定严重损伤品相,收藏价值上会大打折扣。但是开门的残珠断珠却是新入行的朋友学习天珠了解天珠的好标本,价格不高而且能够展现出很多鉴定特征,辅助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天珠残断的可能性很多,大部分天珠由于形制细长,碰撞摔落容易断开;但是有些天珠是人工致残,藏区有过将完整的天珠一分为二分别传家的典故,另外将天珠挖去一部分供佛或入药的习俗也由来已久。第三,残断的天珠仍然备受藏民珍视,现在的残珠断珠见到的也多是世代流传过的,所以断截面通常光洁圆润,可见藏民随身佩戴,视之弥珍,且有些断珠甚至被精心处理过,重金豪镶,继续佩戴,更能看出主人的珍视。 最后不得不说起所谓“挡灾说”的起源,这种说法起源于中原汉族的一些民间传说,后来被一些商人附会于天珠。我个人的建议是,哪怕真天珠的一小块也比一串完整的假天珠强得多。当然,对于资金不乏的收藏者还是要看重品相,收藏本是乐趣,量力而行。
古玩鉴定,古玩拍卖,展览展销,私下交易
请联系:市场部负责人:
咨询电话:王
9.天珠和其他古珠的关系 最后小编在此需要阐明的一件事情是,在我的眼里,所有的古珠都是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值得尊敬的文化遗存。绝对不能肤浅的说某种古珠比另一种古珠更为优秀,两种不同文明的珠子是没有可比性的,即使它们在材质上、年代上、数量上、工艺上以及市场表现上差异很大,但是以上的标准都不能用来衡量古珠所承载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对我而言,价格高昂的天珠和信手拈来的老玛瑙是同等重要的,我尊敬它们,尊敬它们承载着的时光和秘密,或许,这些现在人视若玩物的小珠子,正是某个时代的先民最为珍视的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