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藏家介入这个门类,开始收藏一些兵器、杂器等小器型。鼎、彝、尊、卣这类青铜器中,品级较高的藏品存世量不多,且价格昂贵。而小铜件有非常大的存世量,容易买到真器;小铜件的价格大众化,上手容易,既可以把玩鉴赏,又能练眼力。青铜收藏圈里有人喜欢收各种器,器型非常全、非常美;有人喜欢按铭文收藏,青铜器贵重不在大,而在于铭文;也有人专收铜镜与铜像。
至淮安龙山文化中、晚期出现的淮安汤阴白营陶铃和禹县瓦店陶铃,手制的铃体已为合瓦形。这一时期,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了一例我国迄今考古发现早的红铜铸就的铜铃,铃体为菱形,顶部钻有一悬舌孔,内壁厚薄不均,体表附有很清晰的纺织物纹痕迹。由此,从形制上可以看出,在夏文化中开始出现的早期青铜乐器,二里头铜铃的合瓦形铃体继承了中原地区古乐器陶铃的椭圆体,作为中国合瓦形铜钟形制的先源,它奠定了商周青铜乐器造型的基础,成为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成就。1990年,在三门峡虢国墓地2010号墓中同时发掘的14件铜铃,这组西周晚期铜铃形制相同,大小略有差异,器体断面呈合瓦形,上细下粗,平舞上有半环形纽,纽下有小穿孔与铃腔贯通,腔内有槌状铃舌。这个时期洛阳地区的铜铃尽管形态各异,但铃体均为扁筒形,口外侈,顶端有半环状钮,腔内有槌状铃舌,保持了夏二里头铜铃的基本形制和特点。
青铜乐器私下交易地点,咨询电话:(陈总)
青铜乐器近几年成交记录:
约1780至1810年制法---成交价:219万 成交日期:
约1780至1810年制法---成交价:378万 成交日期:
约1780至1810年制法---成交价:128万 成交日期:
约1780至1810年制法---成交价:267万 成交日期:
19世纪初制帝政风格铜鎏金---成交价:576万 成交日期:
青铜尊-----成交价:146万 成交日期:
约1820年制法国帝国风格---成交价:139万 成交日期:
象纹铜铙虽然看似厚实笨重,制作却精细讲究。器物的上部两侧分别立着一只卷鼻小象,而左、中、右三边还装饰有6只虎、6条鱼和11个乳钉。器身的粗犷厚重和纹饰的繁缛精美、兽面的抽象神秘和象纹的写实鲜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青铜铎:《说文》:“铎,大铃也。”但传世自铭为铎的形体并不大。铎有柄有舌,持柄而振,舌撞铎体发声。《周礼·夏官·大司马》:“群司马振铎,车徒皆作。”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
青铜句鑃:一种手持的打击乐器,其形狭长,使用时口朝上,手持铎柄,以槌敲击。存世句鑃铭文中有“择其吉金铸句鑃,以享以孝”的内容,可知它是宴享和祭祀用的乐器,主要盛行于春秋时期的淮安圣阁轩艺术品有限公司地区。
青铜是金属冶炼史上早的合金,颜色有金黄,肉红,银白,黑灰色等不同色泽,于其合金不同的金属成分而有所变化,纯铜加入锡,铅的合金,今人称之为‘青铜’是以为这种合金经几千年化学反应,其表面出现一层青绿色锈,古人称之为‘金',比较珍贵,好多文献资料中称“赐金”或者“受金”多少,其实就指青铜
提起青铜器的珍藏各人,必越不外“南潘北陈”——潘祖荫和陈介祺。醒目金石之学的潘祖荫以“攀古楼”的铜器珍藏著名于世。潘氏所珍藏的青铜器无论是数目照旧质量,在其时都无人匹敌。凭证文献纪录,潘祖荫所藏青铜器数目多达六百余件,钟鼎彝器之类数目颇巨,其中不乏盂鼎、克鼎、四齐镈、史颂鼎、匽侯鼎和钟等稀世文物,潘祖荫是当之无愧的清末珍藏吉金“家”。其时著名的三件西周青铜重器为大盂鼎、大克鼎和毛公鼎,其中前两件就为潘祖荫珍藏,故曾刻有“天下三宝有其两”印章一枚。因其富厚的私藏,潘祖荫还留下了一部金石著作目录《攀古楼彝器款识》。
1;商代青铜器除极少数外,大部分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铜的含量占大比例,西周青铜器汉铅较高,锡的成分也有所增加。其铜锈靓丽,锈色厚实。
2;春秋战国以及秦汉时期铜锡成分比例缩小。由于铁矿的发现。一些器物加入少量的铁金属成分,锈迹红斑再秦汉时期的器物中较常见,其锈色锈迹均匀,锈层结构明显。锈色红斑绿锈较丰富。
3;宋以后的青铜器含锡量减少,含铅铜量大,还加入了少量的锌,其原因是锡比较珍贵缺乏,使用一般青铜器锡的成分用铅和锌代替。这时候的青铜器由于入土时间较为短暂,其锈色薄轻,锈层微浅,灰色锈迹较大。
4;明清民国时期,铜器的金属含量基本以铜为主,黄铜成分占其主要金属成分,已经不称之为“青铜器”了,称为铜制品,其器物黄铜色泽明显,铜锈较好清理。
青铜乐器-专业估价-私下交易-展览展销-请咨询
淮安圣阁轩艺术品有限公司古玩经纪人:陈总
咨询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