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供应 求购 产品 公司 登陆

河南泥鳅养殖基地,泥鳅苗价格,泥鳅苗送货上门

  • 发布时间:2020-03-17 14:39:20
    报价:面议
    地址:河南,商丘,虞城县芒种桥乡
    公司:虞城县乾发泥鳅繁育养殖场

    手机:15090590089
    微信:yudongniqiu518
    用户等级:普通会员

    泥鳅苗种订购:张先生!100余亩泥鳅苗养殖基地!欢迎实地考察选苗,支持送货 报销来回路费.出售:台湾泥鳅苗水花苗,黄板鳅苗 泥鳅全人工催产孵化技术学员! 代收成品泥鳅.地址: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芒种桥乡东1.5公里(325省道北侧)

    (一) 水质是养泥鳅防病的基础

    “养鱼先养水,好水养好鱼”。水是泥鳅的生活环境,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泥鳅的生长和发育。从而影响到产量和经济效益。每一种水产动物都需要有合适其生存的水质条件,水质若能满足要求,泥鳅就能顺利生长发育。如果水质的一些基本指标超出泥鳅的适应和忍耐范围,轻者泥鳅生长速度缓慢,成活率低,饵料系数高,经济效益下降。重者可能造成泥鳅的大批死亡,引起严重的经济损失。

    水质对养殖的泥鳅起着生死攸关的作用。正常的养殖水体(未被工业污染),影响水质的主要指标是PH值(酸碱度)、溶解氧、氨气、亚硝酸盐、氢等5项指标。重金属、农药、化工污水等污染的水源,超出《渔业水质标准》,则不能用于水产养殖生产。

    (二) 溶解氧——泥鳅生命要素

    1. 养殖(育苗)水体溶氧要求

    一般来说,养殖(育苗)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5—8mg/l(ppm),至少应保持3mg/l以上。轻者缺氧虽不致死,但泥鳅生长会缓慢,饲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上升;水中溶氧过高会引起鱼类气泡病。

    2. 造成溶氧不足的因素

    (1) 高温。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水温升高而降低,此外水产动物和其它生物在高温时消耗氧增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2) 养殖密度过大。水体中众多生物的呼吸作用增加,生物耗氧量也增大。

    (3) 有机物的分解作用。有机物越多,菌就越活跃,这种过程通常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才能进行,因此容易造成缺氧。

    (4) 有机物的氧化作用。水中存在如硫硝酸盐等无机物时,会发生氧化作用消耗大量溶解氧。

    3. 引起泥鳅浮头的原因

    (1) 上、下水层温差产生急剧对流;

    (2) 水质过肥或败坏而引起;

    (3) 光合作用不强而引起;

    (4) 浮游动物大量繁殖而引起。

    4. 泥鳅缺氧时的反应

    轻度缺氧时,泥鳅出现烦躁,水面明显看到泥鳅游动的波浪,泥鳅呼吸加快;重度缺氧时,大量泥鳅上下不停换气,甚至死亡。

    5. 如何增氧

    最的办法是经常注入新水,晴天中午或后半夜经常使用增氧机,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为了保持平时多注水或开增氧机或使用微生物制剂等措施是泥鳅浮头或泛池的最根本解决方法。

    (三)PH值——水质状况的晴雨表

    1.水质PH值的控制标准

    水体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各种化学变化均能引起PH值的变化。PH值的变化对泥鳅和水质均匀有很大影响。

    2.PH值对泥鳅的直接影响

    PH值过高或过低对水产养殖动物都有直接危害,甚至致死。酸性水中是(PH值低于6.5)可使泥鳅血液的PH值下降,削弱其载氧能力。造成生理缺氧症,尽管水中不缺氧但仍可使鱼虾浮头。由于耗氧降低,代谢急剧下降,尽管食物丰富,但泥鳅仍处于饥饿状态。PH值过高的水则腐蚀鳃组织,引起泥鳅大批死亡。

    3.PH值对水质的影响

    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使水中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不易分解。PH值高于8,大量的铵(NH4)会转化成有毒的氨(NH3),PH值低于6时,水中90%以上的硫化物以H2S的形式存在,增大硫化物的毒性。总之,过高或过低的PH值均会增大水中有毒物质的毒性。

    4.如何调节水体PH值

    水质偏酸:当PH值小于7时,可全池泼洒20ppm生石灰提高PH值0.5左右。

    水质偏碱:PH值在7—8.5时,,适宜于泥鳅生存,当PH值大于9.0时,可采取措施降低PH值,降低PH值的最方法是换水或注入新水。也可全池泼洒醋或硼酸来降低PH值。但每亩每次泼洒不得超过1公斤,宜采用少量多次的办法。

    (四)(H2S)---水体中剧毒气体

    的来源

    (1) 养殖池底中的硫酸盐还原菌在氧化条件下分解硫酸盐;

    (2) 异氧菌分解残饵或粪便中的有机硫化物。

    1. 水体中的硫化物的控制标准

    水产养殖(特别是育苗)生产中,水体中的浓度应该严格的控制在0.1ppm以下。

    2. 的毒性

    硫化是剧毒物质。大约0.5ppm的硫化使健康泥鳅急性中毒死亡。当水中的硫化高时,泥鳅的生长速度、体力和抗病毒能力都会减弱,严重时会损伤泥鳅的中枢神硫化和泥鳅血液中的铁离子结合使血红蛋白减少降低血硫化物在水中能以HS-和H2S 两种形式存在,S的两极微,HS-和H2S的比例受PH调节,H2S有毒,HS-无量的H2S,PH值越低,毒性越大。按硫化的离解常数,当PH值为9时,约有99%的硫化物以HS-形式存在,毒性小;当PH值为7时,HS-和H2S各占一半;当PH值为5时,则有99%的硫化物以H2S的形式存在,毒性很大。

    3. 维持池水硫氢不超标的方法

    (1) 充分增氧,高溶解氧可以氧化消耗H2S,并可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生长与繁殖。通过泼洒高增氧剂,加开增氧机可达到增氧目的。

    (2) 控制PH值:PH值越低,发生H2S中毒的机会越大。一般应控制PH在7.8—8.5之间,如果过低,可用生石灰提高PH值,但应注意水中氨氮的浓度,以防引起氨氮中毒。

    (3) 经常换水:使池水有机污染物浓度降低,同是向新水中添加Fe、Mn等金属离子能沉淀水中的硫氢。

    (4) 干塘后彻底清除池底污泥,如不能清污,应将底泥翻耕暴晒,以促使氢及其硫化物的氧化。

    (5) 合理投饵,尽量减少池内残饵量。

    (五)氨(NH3)---泥鳅的阴

    1.氧的来源

    氨由泥鳅的排泄物(粪便)和底层有机物经氨化物作用而产生。氨对泥鳅是种剧毒物质,养殖池中由于有动物排泄物,必定存在氨 ,养殖密度越大,氨的浓度越高。

    2.水中氨的控制标准

    氨对各种水产养殖动物由于个体和品种差异而安全浓度有所不同,为保证泥鳅的安全,水产养殖(育苗)生产中,应将氨的浓度控制在0.02ppm以下。

    3.氨的毒性

    氨对泥鳅的毒害依其浓度不同而不同。

    1) 在0.01---0.02ppm的低浓度下,泥鳅可能慢性中毒出现下列现象:一是干扰渗透压调节系统:二是易破坏鳃组织的黏膜。

    2) 在0.02---0.05ppm的次低浓度下,氨会和其它造成水生动物疾病的原因共同起迭加作用,加重病情并加速其死亡。

    3) 在0.05---0.2ppm的次致死浓度下,会破坏泥鳅皮、胃、肠道的黏膜,造成体表和内部器官出血。

    4) 在0.2---0.5ppm的致死浓度下,泥鳅会急性中毒死亡。发生氨急性中毒时,泥鳅表现为急噪不安,由于碱性水质具较强刺激性,使泥鳅提表黏液增多,体表充血,鳃部及鳍条基部出血明显,泥鳅在水体表面游动,死亡前眼球突出,张大嘴挣扎。

    4.如何防治水中氨过高

    在养殖育苗生产中,要定期检测控制水中氨氮的指标,池塘氨氮含量一般要控制在标准值以下。具体采取以下措施:

    (1) 及时排污,尤其是小水泥池养殖或泥鳅育苗时,应将池底污泥彻底排掉。

    (2) 选用高质量的饲料,尽量减少残饵。

    (3) 养泥鳅中使用氨态氮肥9如硫铵、碳氨、硝氨)时,应避免PH值过高。氨态氮肥与生石灰不可同时使用,一般应相隔十天以上。

    (4) 4---8月期间,使用水质改良剂对降低氨氮效果显著。

    5.水中氨氮偏高如何处理

    (1) 降低水体的PH值,减少氨的浓度,降低氨氮的毒性。

    (2) 定期冲注新水,稀释水中氨氮浓度。

    (3) 使用水质改良剂

    (六)亚硝酸盐(NO2-)----泥鳅致病根源

    1. 亚硝酸盐(NO2-)的来源

    亚硝酸盐是氨转化成硝酸盐过程中的中间物,在这一过程中,一旦硝化过程受阻,亚硝酸盐就会在水体内积累。这种情况在对泥鳅育苗过程中经常发生,蚤状幼体对亚硝酸盐(NO2-)---N的要求含量必须控制在0.2mg/l以下,若超过次量将导致幼体大批死亡。

    2.亚硝酸盐(NO2-)的控制标准

    据现有文献,亚硝酸盐的毒性依泥鳅和个体不同而不同,因此,对各种泥鳅的安全浓度差异很大。为确保泥鳅(尤其育苗期)的安全,建议将亚硝酸盐含量必须控制在0.2mg/l以下。

    3.亚硝酸盐(NO2-)的毒性

    当养殖水体存在亚硝酸盐时泥鳅血液中的亚铁血红蛋白被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抑制血液的载氧能力,泥鳅长期处于高浓度亚硝酸盐的水中,会发生黄血病或褐血病,亚硝酸盐在水产养殖中诱发暴发性疾病的重要因子。

    4.怎样防止亚硝酸盐过高

    (1)定期换注新水;

    (2)保持养殖池或育苗池长期不缺氧;

    (3)少施无机氮肥;

    (4)定期使用水质改良剂

    (七)池水变坏的征兆、原因及改善方法

    池水变坏多发生在高温季节,由于腐殖质的发酵分解及水生动物繁殖过盛等所致。其征兆有:

    (1) 水色呈现黑褐色带混浊,是池中腐殖质过多,腐败分解过快所引起。这种水往往偏酸性,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殖和泥鳅的生长。

    (2) 水面出现棕红色或油绿色的浮沫或烂状物,一般是蓝绿藻大量繁殖所致,而蓝绿藻类又大多不能被泥鳅作为饵料利用,反而消耗养料、托瘦水质,抑制可消化藻类的繁殖,影响泥鳅的生长。

    (3) 水面有浮膜(俗称“油皮”),是水体中生物死亡腐败后的脂肪体,粘附尘埃或污物后形成的。多呈灰黑色,鱼吞食后不利于消化;同时,浮膜覆盖水面也影响了氧气溶于水中。

    (4) 水面上常有气泡上泛,水色逐渐转变,池水发涩带腥臭,是腐殖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碳酸、氢、氨氮、沼气造成,这些气体都有毒性,对水产养殖动物都有一定的危害。

    (5)泥鳅的活动反常,有时在水面旋转打团,久不下沉(某些鱼病也有此现象);有时浮头起来后,迟迟不回沉,或吃食量逐渐减少。发生这些现象,如检查不出疾病症状,则是池水转坏的征兆。改善的办法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措施。一般采取加水或换水,在根据水质情况适当增施部分肥料

    (八)“肥、活、嫩、爽”水质的具体要求水质的肥、活、嫩、爽是渔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对良好的水质和水色在视觉上的一个概括。所谓水质肥,就是鱼饵的浮游生物种群多,数量大,繁殖量高。通常较好的水质,由于不同种类浮游生物在光照、温度等外界条件不断变化的影响下,其活动的水层和水区也随之经常变动,因而使水池呈现出多变的颜色,即所谓的“早淡晚浓”或“早红晚绿”,阳光下呈映云彩状,称为活。水带绿豆色或浅褐带绿色,肥浓适度而不污浊,可谓嫩爽。因此,从水色可判断水质的好坏,以下几种水质可认为是较好的。

    1. 豆绿色: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绿球藻类和隐藻、硅藻、有时有黄绿藻等,透明度约在25~30厘米。

    2. 浅褐带绿色:透明度较高,浮游植物主要种类为硅藻、绿球藻目的一部分,金黄藻和黄绿藻等。

    3. 油绿色:浮游植物种类为隐藻、硅藻、部分金黄藻和绿球藻目的一部分。当隐藻和绿球藻特别多的时候,透明度就低些。这几种水色,天然时水面上均无任何颜色的浮膜出现。

    提醒:联系时请说明是从志趣网看到的。

免责申明:志趣网所展示的信息由用户自行提供,其真实性、合法性、准确性由信息发布人负责。使用本网站的所有用户须接受并遵守法律法规。志趣网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志趣网建议您交易小心谨慎。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2025 bestb2b.com

©志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