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张士诚。张士诚占平江称周王后,于古玩十七年(1367)八月,曾接受元朝授予太尉官职,恢复平江原名,但实际上乃割据自雄。到古玩二十三年(1363),又自称吴王。其时,朱元璋也以吴为国号,铸有大中通宝钱。为区分,人称张氏为东吴,朱氏为西吴。此间,张士诚盛时的势力范围很广,南抵绍兴,东至松江、上海,北至山东济宁,连朱元璋的老家濠州也为他所有。
张士诚“天佑通宝”,中国古钱币之一,元末起义军张士诚铸。有、折二、折三和折五等四种。直读,楷书,无光背钱。其中钱背铭以"一"字,折二铭"贰",折三铭"叁",折五铭"五"。因行用时间短,流通区域狭小,存世量少,较为精美,所以经济价值较高。
天佑通宝快速-价格格怎样,天佑通宝收购成交率是多少
本公司近几年对天佑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天佑通宝----价格:RMB日期:
天佑通宝·背“叁”价格:RMB日期:
末起义军张士诚铸“天佑通------价格:RMB日期:
末天佑通宝背价格:RMB日期:
·天定通宝折三、天佑通宝------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天佑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末起义军张士诚铸“天佑通------价格:RMB日期:
末天佑通宝背价格:RMB日期:
末天佑通宝背价格:RMB日期:
天佑通宝·背“叁”价格:RMB日期:
末起义军张士诚铸天佑通宝------价格:RMB日期:
据周新国先生的“武陵藏珍”记载:“天佑通宝”钱是元末农民起义首领张士诚所铸。张士诚,泰州白驹场(今江苏东台境)人。1353年,率盐丁起义,占领高邮,踞承天寺为宫,国号大周,自称诚王,改元天佑。他毁铜佛像铸“天佑通宝”钱,有、折二、折三、折五四种。正面为楷书,背面为篆书,皆纪值。今见钱文从“佑”不从“祐”。彭信威《中国货币史》认为“这是史书的错误,天祐乃唐的年号。”邱思达《古钱百咏》则认为“二字可以通用”。
从钱币收藏的角度看,此钱有以下特点:其一,此钱为民间收集,为转传世品,古色中透出铁红锈,铜质“皆似大观钱,以夹锡为之”,与《钱略》所说相同。其二,该钱无改刻镶嵌的痕迹。其文字风格与当代钱币学大师马定祥批注丁福宝原编《历代古钱图说》所载一模一样。因此,该钱断定为真品无疑。“吴中”距常德二千余里,“天佑通宝”钱怎样流落到常德呢?
据此情况看来,在他将近十一年的统治时间里(笔者注:华氏图谱称其从1354—1357仅四年时间,恐有误),张士诚铸天佑通宝钱,绝不可能再限于平江毁佛铸钱,铸量或可能并非为小数,所见版别(如形制大小和外缘宽窄,也包括背贰折二型钱在内)并非一种,仅钱,在华氏图谱中就有两种,因提供拓样人有限,图谱并非完全。
这枚折二型“天佑通宝”钱(图1),直径28.3毫米,穿6.5毫米,厚2.0毫米,重8.67克,铜质赤褐,文字清晰,包浆极为古旧自然,属传世品,与华光普《中国古钱大集》(丙)第95l页所示拓样对照,几无异样。但值得注意的是,正因为这种天佑通宝稀缺,造假者皆不遗余力,从到折五,伪品充斥于市,且大多做成生坑状,但从字迹和锈迹上看又都很失真。至于天佑通宝是否铸有贵金属钱(主要作为赏赐用),可能很多泉界朋友都很关注。笔者曾见有一枚天佑通宝银质钱和一枚天佑通宝银质折二型钱(图2)。
根据博宝在线拍卖网2009年--2010年嘉靖通宝系列在线拍卖统计,在1年的时间内,嘉靖通宝一共有31枚拍品上拍,总浏览2376次,参与总人次达到20人,出价次数40次,其中价格高的是嘉靖通宝一组5枚,藏家为关注的嘉靖通宝如下:嘉靖通宝一组2枚、嘉靖通宝三枚、嘉靖通宝一组4枚。其中竞争为激烈的嘉靖通宝一组2枚定价5000元人民币起拍,在经过11次出价后,后以170万元的价格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