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业是语境服务名单中非常重要的行业之一,所以每次游学我们都会寻找极具创新的农牧产业,比如今年10月份的台湾之行,我们参观学习了瑞穗牧场和伯朗大道,探索了台湾休闲农业背后的商业模式。
本次上海之行,语境团队锁定了知名的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多利农庄生态园和一家高颜值、有品位、讲科技的桔园——前小桔创意农庄。本文重点是聊聊多利农庄如何通过创新模式打造天价有机蔬菜市场。
多利农场发展历程简介:
2005年6月成立于上海,竞标获得土地
2006年土壤初期改良
2007引进台湾专家团队,继续土壤改良
2008年建立工厂化育苗
2009年一期水务改造实施;有机销售模式开始
2010年首轮融资完成;参展世博;二期水务改造
2011年第二轮融资完成;环保部有机生产示范单位
2012年进入北京,成都/九寨沟/海南等基地相继启动
2012年与北京大兴留民营生态农场达成战略合作
2013年与日本大冢、可果美签订战略合作;评为国家AAA景点
2014年专业有机生活商城上线
2015年电商元年开启、多利岛、有机度假庄园启动
2016年战略转型升级,中国平安集团投资控股
2017年10月,协信控股集团入股成为大股东
多利农庄是上海市郊大的有机蔬菜基地,在全国拥有九大农业基地,有机种植总面积3万多亩,十多年来已成功服务数百家优质企业和10万多个家庭。战略转型升级后,全面开启平安好生活,从有机蔬菜的先导者正式转型为健康安全食生活方式的提供者。
在商业模式上,多利独创的“品牌+连锁”会员直销商业模式,打造了从种植、配送、服务、销售、全链条的商业模式保障,让消费者相信这真是有机蔬菜,并将品质做到保证,将效益实现大,更能实现规模迅速扩张。
由于冬季,除了园区内参观游玩的人员及其稀少以外,园区内部分工作人员也已进入全年休息状态,因此错过了例如互联网智能生产车间、冷链中心、物流运输等体验,但依旧不影响语境人求学的积极性。
进入园区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由上海世博会德国馆原班设计团队playze打造的富有创意的全新概念集装箱管理中心。果绿色的外表十分抢眼,第一时间让人联想到健康、绿色、生机蓬勃,代表了多利农庄的“有机绿色”理念。
集装箱占地3000㎡,是一个整合了接待区、门厅、贵宾区、农庄新办公区和食品包装车间的综合体。透明化的生产流程设计让人们可以仔细观察操作的每一个环节,大大提升了对农庄产品质量的信心。
在园区内随处可见的多利桥下流淌着涓涓的小溪。据工作人员介绍,原来这些小溪是农庄蔬菜的灌溉水源。这里的水源需经过多重过滤技术,才能充分保证有机种植基地的水源清洁,重要的是水质标准达到可直接饮用级别。
穿过香樟大道,便来到多利庄园的有机展示中心。展示中心通透的玻璃结构,将多利的蔬菜瓜果、育苗技术、栽培方法及灌溉科技一一展现,同时也可以体验种菜过程,品尝新鲜蔬菜,以建立消费者的信任感。
远处一排排的塑料大棚孕育着每季新鲜的时令蔬菜,这些大棚就是有机蔬菜种植基地。每一个育苗车间都有专人负责,除虫、施肥(农庄专家培育的有机肥)、拔草,浇灌。
除上述场景之外,园区内还设有植物迷宫,奇妙树洞,为游客建立生动的互动体验,提升参观的趣味性。
在很多人看来,农产品是一个很传统、陈旧的行业。对于语境来说,任何行业都可以通过精准有效的定位,从而寻求其价值空间与未来发展的商业模式。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五点来揭秘多利如何用8年时间打造10亿有机蔬菜市场。
1、“互联网+农业”实现从田间到餐桌
对于农业领域的创业项目,大多数因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等原因,难以获得风险投资的青睐,从而在后期将面临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但是,多利农庄却通过“互联网+农业”的应用,结合农产品质量可追溯系统、条形码管理系统等,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从田间到餐桌”的商业运营模式,不仅赢得了风险投资的青睐,也为都市农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那么很多人会问,到底什么是“从田间到餐桌”?其实说得通俗点,就是压缩中间环节!
我们都知道,传统农业自田间收获后,经由一级代理、二级代理、零售商等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的餐桌。对于中间物流环节层层传递之下的损耗高达30%-40%,中间环节利润甚至会占到终端价格的80%以上。
而 “压缩中间环节”的经营原则,就是利用互联网自建渠道,有机蔬菜自田间收获后,绕开供应链上经纪人、各级代理、零售商等四五个环节,直达餐桌,极大节约了中间环节成本。
2、减低损耗,提升价值空间
1)智慧农庄,智能管控
根据接待中心工作人员的介绍,多利农庄采用“智慧农庄”计划,通过推广农业互联网应用,打造连接各生产基地的人、车、物、信息等物联网监控系统和大数据平台,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管控。
同时建立科学的冷链流程和高效的运输模式,始终保证从采摘到送达消费者的时间控制在6小时以内,以保证食材的新鲜。在初期产量较少时,由农庄自己组织车队的配送,而随着产量的增加,多利引入了第三方合作伙伴,整个中间过程不超过24小时。
2)会员直销,供需平衡
时蔬的保鲜是阻碍很多农业向前发展的根源,瓜果成熟无人消费便会腐烂导致成本损耗。针对这一问题,多利农庄采取会员直销的模式轻松解决。会员以月、半年或年度为周期预先付费,这样大大降低供大于求的情况出现,有效保证凡是成熟的产品都能找到买家。
产品以“有机蔬菜箱”的形式供应上门,单位是重量和箱数,箱中的品类由多利根据当季产品和营养均衡的方式直接搭配,取消消费者的选择权,减少决策时间成本。
3、增加多样化的销售渠道
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很多企业的菜篮子基地。原来多利农庄除会员制外,还开辟了大型企业团购、礼品卡礼券销售、线上平台销售等渠道。在线上销售的同时,利用、微博等新媒体媒介,通过介绍它种的新菜、已成熟菜品展示、有机食谱推广等方式,加强与客户的互动,让品牌更加鲜活有趣。
同时也定期邀请一些会员或潜在客户参观农场,体验种菜过程;第一时间品尝新鲜采摘的食材;在除草、钓鱼的同时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这样做更大程度的提升品牌形象,建立品牌信任感。那么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把游戏里经常玩的偷菜落地到这里,会不会更加有趣呢?
4、产业联动是企业发展的关键
我们会发现,当下的多数企业早已经远离了早期的单打独斗,开始相互抱团、互助互利。而多利农庄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其强有力的三产联动。
所谓的三产就是以特色农产品生产、有机种植、现代化农业以及科技农业为依托的第一产业,向绿色食品加工、农产品加工、蔬果供应链以及观光工厂等为载体的第二产业链接,开发以田园休闲、旅游度假、特色民宿、市民农庄以及电商平台为代表的第三产业。
终实现三产融合下的各方主体合力发展、多方共赢,建立以投资、建设、运营以现代农业、文化旅游、养生康养为核心产业的田园综合体。
5、特色有机小镇成战略发展目标
在每天高压快节奏的城市生活之下,越来越多城市里的人到乡村来度假,采摘、就餐、娱乐、亲子活动、团队拓展等,目的就是为了放松心情,体验健康的有机生活方式,享受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这就成为多利农庄发展战略转型的动力。
今年3月,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成都多利农庄正式开园。这个总投资150亿元、总规划面积约2万亩的农庄被打造为国际乡村旅游度假目的地,占据了成都市郫都区红光镇、三道堰镇等6村。多利农庄自己真正意义上的特色小镇开始落地了。
语境品牌认为,企业发展价值链条源自商业模式,制高点和发展方向是资本运营,未来只有依靠商业模式和资本的创新,才能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