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性疾病。哮与喘在症状表现上有所不同,哮是喉中痰鸣有声,喘是气短不足以息,两者往往并见,因此哮喘同论辨证论治。本病相当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等疾病。
[临床表现]
咳嗽、鼻咽发痒、喷嚏、胸闷、然后突感呼吸困难,喉中哮鸣、呼气延长,不得平卧,烦躁、汗出,甚则紫绀。
[病因病机]
痰饮、外感,花粉、烟尘过敏都是致病原因。脾虚、肾虚为内因,由于长期不愈而肺失宣肃,气候、情绪变化时而发病,反复发作,加重体虚,甚至侵害心脏。肾虚不能纳气也是发病的重要因素。因此本病常常肺、脾、肾三脏同治。
[辨证]
1.实证
(1)寒饮伏肺
遇寒触发,胸膈满闷,呼吸气促,喉中痰鸣,咯痰稀白,初起多兼恶寒发热,头痛无汗,鼻流清涕,舌淡苔白滑,脉浮紧。
(2)痰热壅肺
喘急胸闷,喉中哮鸣,声高息涌,痰黄质稠,咯吐不爽,发热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2.虚证
(1)脾肺气虚
咳嗽气短,动则加剧,咳声低怯,痰液清稀,畏风自汗,神疲倦怠,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迟无力。
(2)肺肾阴虚
短气而喘,咳嗽痰少,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3)心肾阳虚
喘促短气,呼多吸少,气不得续,畏寒肢冷,尿少浮肿,甚则喘急烦躁,心悸神昧,冷汗淋漓,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脉沉或微弱而结代。
[砭石调理]
1.治则:温肺散寒,止哮平喘,清肺热,补脾肾。
2.基本操作及处方
(1)实证
a.肺俞、中府、孔最、列缺、尺泽、定喘、丰隆穴点压;
b.天突经膻中至鸠尾段划法;
c.手阳明经上肢段拍法。
(2)虚证
a.肺俞、膏肓、气海、肾俞、足三里点压;
b.太渊、太溪点刺;
c.太阴皮部刮法。
3.加减
风寒加风门点压;痰热加大椎及周围刮法;肺肾阴虚加关元指振法;潮热盗汗加阴郄、复溜点压。
4.方义
取肺之俞、募穴肺俞、中府调理肺脏气机、止哮平喘;孔最为肺经郄穴,主急性发作性病症,肃肺化痰,降逆平喘;列缺、尺泽,手太阴经穴络穴配合,共同宣通肺气;定喘为止哮平喘的经验穴;丰隆为豁痰要穴;天突降逆顺气、祛痰利肺;膻中为气之会穴,宽胸理气,舒展气机;膏肓可培补肺气;气海、肾俞补之以纳肾气,肺肾气充,则上有主而下能纳;气机升降才能和顺。取足三里调和胃气,以资生化之源。肺原太渊、肾原太溪,补二穴以充肺、肾真源之气。实取手阳明拍法以清肃肺气;虚取太阴皮部以补肺、脾之气,均为调理阴阳之举。
大家可以浏览砭萃网了解更多砭石百科知识,或拨打砭萃网客服热线了解更多砭石使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