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阮承忠告诉记者,这套新疆粮票(全品相)是自己7年前花几百元买下的,发行时间是1957年。粮票共七枚,面额为四市两、半市斤、一市斤、三市斤、五市斤和拾市斤,以及后期发行的贰市两。这套粮票也被称为新疆粮票“开门票”。
上世纪80年代之前,粮票是一个家庭的生计,要买到粮食,就得靠粮票。如今粮票早已退出商品流通领域,但在收藏界摇身一变成为新宠。近年来,更是以“开门票”的身份备受追捧。
“这都是我父亲留下来的。您看,这是我父亲抗美援朝时缝在军装上的‘’,上海铁路管理局支朝大队,陈建元,24岁。这是当年的朝鲜地图,上面被父亲标明了秘密进朝路线。这是1953年抗美援朝胜利回国后对我父亲的庆功邀请函。这是父母的结婚证书,奶奶的军属证。还有父亲在朝鲜时的饭票,当年朝鲜人学中文教材。”昨日,陈爹爹从破旧的背包里掏出一件件物品,每一样都引来专家的赞赏。
大面值粮票通过收购价格高吗,大面值粮票收藏市场趋势
本公司近几年对大面值粮票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粮票、油票样本册一组六册------价格:RMB日期:
解放区粮票2种解放区粮票2----价格:RMB日期:
台湾各种代价券、粮票一组七----价格:RMB日期:
全国各地方粮票、邮票、煤票----价格:RMB日期:
民国·解放区东北粮食总局前----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大面值粮票市场成交的价格:
七十至八十年代供给粮票----价格:RMB日期:
196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粮----价格:RMB日期:
粮票、油票样本册一组六册------价格:RMB日期:
1948年东北解放区後方粮----价格:RMB日期:
民国·解放区东北粮食总局前----价格:RMB日期:
刘老告诉记者,作为一个扬州人,他的藏品中自然不能缺少了扬州本地的粮票,他手中有不少新中国成立后扬州自主发行的早的粮票。
据其介绍,新中国是从1955年由国家和省级发行粮票的,地方是从1958年开始发行的,他手中就有1958年扬州发行的定额粮票。除此之外,他还收藏了直到1993年禁止使用粮票时不同版本和票面金额的60种扬州粮票,票面小的半两,大的100市斤。
新政策还没实施,消息传开后,过惯了“票日子”的上海人大为恐慌,纷纷到粮站排队购买粮油。几十年来凭票买粮的习惯一旦被打破,会不会出现没有粮食可以买,大家又要饿肚皮的情况
事实证明,由于发挥了价格机制、供求平衡机制的作用,上海取消粮食凭证供应制度后,并没有发生什么风波。用一位市民的话说,“没想到取消粮票后不但不会买不到粮食,而且买东西还特别方便,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水平挑选不同的质量!”
那个年代,我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按户籍人口定量供应。上海经济特区初期也是实行这种制度,当时群众买米要凭本或粮票,定量很低。特区成立几个月后,人口由办特区前的两万余人一下膨胀到几十万人,大量的建筑工人和其他人员进来了,粮食定量不够,有的人还没有粮票,只好到自由市场购入高价粮。因为粮票,当时不少人被逼回内地。
前不久,刘老在整理粮票时发现了以前一直被他忽视了的一个细节,在清朝的“钱粮串票”上加印了“宪奉筹议赔款地丁每两筋加制钱叁佰文正”或“每两加方钱叁佰文正”(折银1.875钱)。刘老从资料得知,该赔款正是1901年“辛亥条约”中的“庚子赔款”。刘老引用史料介绍,1901年9月7日(光绪27年,辛丑7月25日)李鸿章代表清同八国联军及西、荷、比等十一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十二条。其中“赔款”给1900年(庚子年)侵华的八国联军,近代史上把这次赔款叫“庚子赔款”。当时已是国库亏空的清如何偿还巨额赔款呢?除了国家的关税、盐税,清强迫各省每年摊派2000万两,官府则把巨大的负担转嫁于平民头上,在平民使用的粮票上加注了“每两筋加制钱叁佰文”,平民手中的粮票就缩水了。
一张上世纪60年代的三防宣传画,被拍卖者轮番争夺了七次。当这套数量为30张、尺寸为77CM×53CM的彩色三防宣传画图片一出现在大厅屏幕上时,拍卖师话音未落,99号买家便举起了手中的牌子,因为是无底价竞拍,他开的价是200000元。随后,多名买家轮番竞价,经过7轮争夺,后成交价为1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