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聪汗钱皇太极是后金开创者努尔哈赤的第八子,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宁远战败身亡后的第二天,被推举为后金大汗,第二年改年号为天聪。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年号崇德。皇太极在位18年,一生勤于政事,勇于战阵,且极富开拓精神,积极吸收汉族文化,兴利除弊,仿照明朝官制确立了封建农奴制,使满族进入封建社会。并铸者满文天:聪当十大钱。面文按左上下右序读,直译为“天聪汗之钱”。[2]中国是一个多民族融合而成的国家,在历史上有过不少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并铸行过钱币。辽沈地区是后金的发祥地,公元1627年(明天启七年),继承后金汗位的皇太极改元“天聪”,仿效明“天启通宝”当十大钱形制铸造了老满文“天聪大钱”。其钱文排列顺序为左、上、下、右,按满语读作“苏勒、哈恩(汗)、尼、几哈”,旧汉文译为“聪汗之钱”,现通译为“天聪汗钱”或“天聪通宝”。其钱背排列顺序自左而右上、下,满语读作“诸瓦恩(专)、额木、雅恩(烟)”,汉文译为“十”纪值,“一两”纪重。
天聪汗钱所创立的老满文。由于老满文是借用蒙文的单节拼凑而成的,它的文字结构及语法还不完善,所以造成了读法及字义上的歧义,因此天聪汗钱又被释为聪汗之钱、天聪通宝等。从文字排列顺序上看,也比较奇特,读法既不是直读、顺读,也不是旋读、环读,而是以左、上、下、右次序排列。其次,从形制上看,天聪汗钱完全仿明天启钱制,边廓较宽,有雄伟之气,且记值记重。该钱的背文,穿孔左方为“十”,穿孔右方为“一两”,与明天启大钱如出一辙。此外,从铸造方法上看,由于天聪汗钱并非采用统一的母钱翻铸,因此不但文字大同小异,而且想找到两枚面目完全相同的也非易事。同时,铸工也不尽精美,从内外廓看有不太规则之感。[1]
历史
2018年天聪汉钱的价格收购,天聪汉钱收藏有哪些要素
本公司近几年对天聪汉钱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天聪汉钱”折十价格:RMB日期:
清“天聪汉钱”价格:RMB日期:
南明天聪汉钱背道价格:RMB日期:
清“天聪汉钱”价格:RMB日期:
“天聪汉钱”折十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天聪汉钱市场成交的价格:
明代“洪武通宝”、“大中通----价格:RMB日期:
清“天聪汉钱”价格:RMB日期:
“天聪汉钱”折十价格:RMB日期:
明天聪汉钱折二一枚价格:RMB日期:
“天聪汉钱”折十价格:RMB日期:
所谓南明者,盖指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清兵入关进京后,南方先后成立的数个明代小朝廷,此即史称南明也。它们分别是马士英在凤阳拥立的福王(朱由崧);黄道周等在福州拥立的唐王(朱聿键);张煌言等拥鲁王(朱以海):以丁魁楚、瞿式耜拥立永明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其中以朱由榔的永历存在久,影响大。
宋代元丰通宝中有肥元俯退元、肥仰元、直元等,咸平元宝中有长元,短元、草元等,景德元宝中有俯元、楷元等,祥符元宝中也有相当的变化,有阔元、仰元、俯元、狭元、大元之分。宣和元宝中有大足元,隆兴元宝折二篆书中有“偏元”,宋元通宝(今有人释读为宋通元宝)中有矮元大字大样,圣宋元宝篆书中有“开裆元”,天圣元宝中有降元,熙宁元宝中有异元、短一元、阔足元、短元等,也是不可多得的。嘉泰通宝背上“元”,绍熙元宝背下“元”,也是很有趣味的古钱珍宝币文。辽代寿昌元宝中有“双珧元”,还有咸丰元宝中有一品“五笔元”,极为罕见的珍宝币。
天聪汗钱作为女真族的早期钱币之一,从文字到形制均有自己的特色。首先,该钱所用文字系努尔哈赤
天聪汗钱正样版(图1)阔缘版(图2)聪”“钱”二字上下均过穿口。字体介于大、小字版别之间,亦有人称之为“中字”。因其多见且较规范,故以此为基准定名为“正样”较确切。多见。[2]2、阔缘版(图2):直径45毫米,厚3.6毫米,重36.8克。此版俗称“闭口十”版。其钱体厚重,铜质精良,字口清晰。“钱”字较肥,面背皆广郭。特点是轮廓宽阔,故定名为“阔缘”。背文中“十”的两个角口闭合,此现象绝非流通磨损所致,加之有同版存在,应为固定版别无疑。稀见。[2]3、阔缘背细郭版(图3):直径45.5毫米,厚3.8毫米,重37.8克。此版钱文
天聪汗钱(图3)(图4)(图5)(图6)特征与阔缘版差异不大,钱背“十”的写法完全一致。其主要区别在于背郭较细,钱体亦厚重,钱径稍大于阔缘版,故名之。稀见。[2]4、中缘广郭版(图4):直径44毫米,厚3.8毫米,重36.8克。此版钱文近于阔缘类,轮廓的宽度介于正样与阔缘版之间,特点是面郭稍阔,故定名为“中缘广郭”。其“钱”字较肥;背“十”的写法稍倾斜,笔画出头,上三角口不闭合。少见。[2]5、大字阔“十”版(图5):直径42毫米,厚3.1毫米,重27克。此版为标准大字类,特点是“聪”“钱”二字较长而大,尤以“钱”字为明显;穿口上“汗”字尾部末笔向右上挑起,俗称“虎尾”。其钱文粗犷大气,背“十”阔而肥壮,故名。稀见。[2]6、大字平头“汗”版(图6):直径43.7毫米,厚2.9毫米,重27.8克。此版归于大字类,钱文中“聪”“钱”二字瘦长,尤其是“钱”字,起笔处几近接连内郭。穿口上“汗”字稍俯,笔画平直,故按为明显特征定名。稀见。[2]7、狭穿缩字版(图7):直径46毫米,厚4毫米,重41.9克。此版俗称“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