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以“天南铜都”著称于世。早在3000多年前,滇铜就已开发利用,并远运到中原。宋、五代时期,朝廷就派太监到矿山“督办”。会泽首创的镍铜合金———白铜,就早于欧洲15个世纪。可以说,会泽的历史,就是一部3000年开采、冶炼、鼓铸、运铜的历史。
明朝铸造的“嘉靖通宝”大钱币,重达41.47公斤,为世界上大的古钱币,进入吉尼斯之。会泽被誉为“钱王之乡”。
当为明代嘉靖时期东川府开始铸钱时,为纪念开炉而铸,该币对研究会泽造币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保存和研究价值。
嘉靖通宝及收购行情分析,嘉靖通宝收购值得信任吗
本公司近几年对嘉靖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明·云炉嘉靖通宝一组三枚------价格:RMB日期:
明·云炉嘉靖通宝雕母价格:RMB日期:
清代“嘉靖通宝”白铜样钱一----价格:RMB日期:
明代嘉靖通宝背三钱价格:RMB日期:
明代“嘉靖通宝”大样一枚------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嘉靖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嘉靖通宝”背“十一两”小----价格:RMB日期:
明·云炉嘉靖通宝一套三枚------价格:RMB日期:
明代“嘉靖通宝”旋背母钱------价格:RMB日期:
“嘉靖通宝”样钱一枚价格:RMB日期:
嘉靖通宝雕母1枚价格:RMB日期:
嘉靖通宝,中国古代钱币之一。明朝世宗朱厚熜,嘉靖年间铸造。“嘉靖通宝”是方孔圆钱,直径一般为2.5cm左右。弘治十八年,改定钱重为每文一钱二分,铸钱成色为每用铜一斤加好锡一、二两。但改制之时,孝宗已崩,武宗已继位,次年即改元正德,故依制所铸的弘治通宝钱不多,但按一定比例加锡铸钱,却成为嘉靖,万历朝鼓铸铜钱的方法。故嘉靖朝所铸嘉靖通宝存在铜色偏白现象,即所谓“白铜钱”。另外,嘉靖通宝的“靖”字有斜立、正立之分。
“嘉靖通宝”是方孔圆钱,直径57.8厘米,穿孔径10.24厘米,有内外廓。外廓宽3.5厘米,厚3.7厘米;内廓宽窄不等,在3.4至2.4厘米之间,肉厚1.12厘米,重41.5公斤,钱面铸“嘉靖通宝”4个字,每字见方17*18厘米,文对读,魏碑书体,古朴凝重。1990年6月27日,会泽铅锌矿质量检验科对该币取样分析化验,该币含铜90.81%,铝0.584%,锌0.532%,铁3%。建国后,为防止“嘉靖通宝”遗失,古币被取下放置于当时的县委办公室保管。1950年3月,云南军事管委会工业接管部派军代表王荣接管滇北矿务局保管处,王荣到县里开会发现了这枚大铜钱,随后他用马把“嘉靖通宝”驮到矿山。后来这枚大铜钱就一直当做宝物,珍藏在当时的会泽铅锌矿(也就是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分公司前身),没有人再来惊动过他。后来,会泽铅锌矿的经济效益一直很好,有人把企业效益好的功劳归功于这枚古钱币。
嘉靖通宝楷书光背10元世宗嘉靖七年铸。仿洪武钱制分为五等径2.5厘米重3--4.5克折二径2.8厘米折三径3.3厘米折五径3.9厘米当十径4.5厘米重24克以下。钱文楷书直读除光背者记重有:二钱三钱五钱。记值有:一两。存世平钱较丰。嘉靖通宝楷书折十雕母背“十一两”以成交
云南省会泽县明代嘉靖年间铸造的巨型古钱币“嘉靖通宝”为世界上大的古钱币。据鉴定,该币为明代嘉靖年间东川府(会泽原为东川府)铸钱局开业纪念币
会泽因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之利,西汉时期就归建制,在发展中成了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大站和铸币铜料的主供地。明清时期,云南产铜占全国的80%,而东川府(今会泽)产铜占全省的72%。会泽是滇铜的大集散中心和铜产品加工与铸币中心。“滇铜甲天下”,东川府(会泽)是当时中国名副其实的铜都,每年额定滇铜600万斤运交京师宝源、宝泉两局铸币,故称之为“万里京运城”。南铜北运的京运古道,运距之长、运量之大、持续时间之久,在世界古代史上也属罕见。
云南会泽发现过一枚较大型“嘉靖通宝”,直径57.8厘米,穿径10.24厘米,有内外廓,外廓宽3.5厘米,厚3.7厘米,内廓宽窄不等,在3.4至2.4厘米之间,内厚1.12厘米,重41.5克,钱面铸“嘉靖通宝”四个字,每字见方17×18厘米,字体魏碑,文对读,背光。经专家鉴定属纪念性质,当为明代嘉靖时期东川府开始铸钱时,为纪念开炉而铸,该币对研究会泽造币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保存和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