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穴和募穴均为脏腑、经脉之气输注、聚集的部位,二者脉气相通。元•滑伯仁《难经本义•六十七难》曰:“阴阳经络,气相交贯,脏腑腹背,气相通应。”但背俞和腹募的主治作用又各有特点。
俞穴全部位于腰背部足太阳经夹脊第一侧线上,故通常又称之为“背俞穴”。背俞穴往往是内脏疾患的病理反应点。例如使用砭锥尖部在背部心俞穴轻轻点压,若表现为有压痛,可判断病位在心。有些病则表现为俞穴敏感,迟钝、麻木等。背俞穴的调理特点主要是扶正补虚,调节脏腑机能。偏于调理相应脏腑的慢性虚弱性病症。
“五脏俞”还可用于调理所开窍的五官病、所主持的五体病。如肝俞治肝,肾俞治肾,心俞、肺俞调理心肺,脾俞胃俞调理脾胃。
募穴位于胸腹部,与相应脏腑的位置接近。若某一脏腑发生病变,常常会以多种不同形式的阳性反应从所属募穴上表现出来。例如肺系疾病会在中府穴出现压痛,膀胱结石可在中极穴触及到结节或条索状反应物。
募穴的调理特点是驱邪泻实,有通调脏腑、行气止痛之功。偏于调理相应脏腑的急性实证。如中脘砭石守法可通调腑气,振法可治脘腹疼痛;期门振法可疏肝理气,滚法可止胁肋疼痛;关元、天枢横擦可调理肠道,止腹泻腹痛,施以熨法治腹部寒重;中极点压可清利膀胱,治癃闭、小腹胀痛。
在砭术临床上,同一脏腑的背俞穴和募穴常配合使用,称“俞募配穴法”。取阴病行阳,阳病行阴”之义,为前后配穴法的代表。如咳喘前取中府,后取肺俞;胃病前取中脘,后取胃俞等。俞募配穴充分体现了经络的调节阴阳作用。二者一前一后,一阴一阳,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对调理阴证、阳证俱见的脏腑病变疗效颇著。一般规律是腹募穴偏治腑病、阳证、热证、实证;背俞穴偏治脏病、阴证、寒证、虚证。胸膈以上的背俞穴也可主治外感热证、喘急烦热,胸背引痛等阳性病症;腰脐以下的腹募穴也可主治虚劳羸瘦、遗精、阳痿、崩漏、中风脱证等阴性病症。
大家可以浏览砭萃网了解更多砭石百科知识,或拨打砭萃网客服热线了解更多砭石使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