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也颁布了化学品管理、环境保护和安全监管的综合法规及指令,例如: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环保部第7号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环境保护税法(全国人大通过并于2018年1月1日实施)以及一系列关于空气、水、土壤质量的监管措施。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国家标准的发展规划,我国将发布800个国家标准。其中400个环境质量检测标准和100个污染排放控制标准。
中国RoHS:
为切实保障人身健康和环境安全,做好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的替代与减量化,降低产品废弃后对环境造成的污染,2016年1月6日工信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质检总局等8部门发布了《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管理办法》(联合部长令第32号),于2016年7月1日正式实施。
2017年6月,《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达标管理目录(第一批)》(征求意见稿)及《达标管理目录限用物质应用例外清单》的意见,电冰箱、空气调节器、洗衣机、电热水器等12类产品拟列入第一批达标管理目录,将按照电器电子产品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合格评定制度进行管理。目前来说,第一批是12种。对于管理目录内的产品,有害物质必须满足限制条件。管理办法没有列出具体限值要求,目前要求可以按照GB/T执行。该标准是2011年发布,替代SJ/T (电器电子产品有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识要求)标准的。
其实,中国RoHS跟欧盟RoHS几乎等同,但不包括四种磷酸苯酯。
近年来,随着能源设备转型、生产错峰制度、淘汰落后生产技术、去库存等政策的实施,化工企业面临着严格的监管和督查,对于缓解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致使一些中小型企业停产,引发原材料的供应和价格上涨,对下游企业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例如前段时间的溴系阻燃剂的断货导致了整个阻燃行业价格的持续上涨,甚至出现有钱也买不到阻燃剂的尴尬局面。
总结
受这些法律法规的影响,以及人类对环境、安全、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新型阻燃产品不断问世。其中,生物基阻燃材料、大分子阻燃剂、聚合型阻燃剂和新型阻燃协效体系已经在科研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不断得向商业应用发展。阻燃行业中的各个企业经过这些法律法规的洗礼,也将朝着更加环保、安全、健康的趋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