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半两奠定了“圆形方孔”的古钱币造型,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贯穿中国封建社会,沿用了两千多年,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在我国货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因而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一般说来,秦半两直径越大,分量越重,其收藏价值越高,直径超过3.2cm,重7.8克以上者较为珍贵,直径超过3.5cm,重量10克以上的则更为少见。还有一种直径2cm以下,重量2克左右,字体高挺的秦半两也不多见。
根据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2009年--2010年秦半两系列在线拍卖统计,在1年的时间内,秦半两一共有123枚拍品上拍,总浏览14464次,参与总人次达到49人,后以430元的价格成交!
秦半两收购价格有多大变动,2018年秦半两国内市场
本公司近几年对秦半两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秦半两------价格:RMB日期:
战国秦半两一组二十枚价格:RMB日期:
秦半两小篆文、辽大康通宝小----价格:RMB日期:
战国秦半两一枚价格:RMB日期:
战国秦半两一组二十枚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秦半两市场成交的价格:
战国秦半两一组六十枚价格:RMB日期:
战国秦半两一组十八枚价格:RMB日期:
秦半两等----价格:RMB日期:
战国秦半两一组六十枚价格:RMB日期:
战国秦半两一组六十枚价格:RMB日期:
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实行集权的封建专治,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并颁布法令,废除六国复杂的币制,规定行用外圆内方的半两钱,开了中国货币统一性的先河。《史记·平准书》:“及至秦,中一国之币为二等,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秦始皇时由于刑法严酷,法定的标准半两钱应该名符其实。按秦衡制计,一两等于二十四铢,一铢约合今制0.67克,半两钱“重如其文”即为十二铢,大约在8克左右。所以,一些制作精好,文字方折规整,钱径在3.5cm左右,重量与规定相符合的秦半两钱,当铸于秦始皇时期。
“秦半两”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钱币的初步成熟,是中国货币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并影响到相邻国家和地区,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在《天下百位名将邮票钱币典藏录》当中,收录了一枚“秦半两”青铜币。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扫平六合,统一中国”,因此,透过这枚“秦半两”青铜币可以了解历史,领略一代君王的风采。
金银错是古代金属细工装饰技法之一,也称“错金银”。金银错工艺早始见于商周时代的青铜器,主要用在青铜器的各种器皿,车马器具及兵器等实用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到春秋中晚期更加兴盛起来,它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出现,很快就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欢迎。我国古代金银错青铜器,主要是采用镶嵌法和涂画法的装饰办法。应用在货币上的是镶嵌法,又叫镂金装饰法。一九七三年,我国著名学者史树青,在《文物》上发表了《我国古代的金错工艺》一文,主要就是谈这种方法。其制作分为四个步骤:步是作母范预刻凹槽,以便器铸成后,在凹槽内嵌金银。第二步是錾槽。“铜器铸成后,凹槽还需要加工錾凿,精细的纹饰,需在器表用墨笔绘成纹样,然后根据纹样,錾刻浅槽,这在古代叫刻镂,也叫镂金”。第三步是镶嵌。第四步是磨错。“金丝或金片镶嵌完毕,铜器的表面并不平整,必须用错(厝)石磨错,使金丝或金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
秦及汉初铜币名。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轻重不同的货币,执行币制统一,改币制为二等:黄金为上币,以镒(有十六两、二十两、二十四两三说)为单位,供巨额,如帝王赏赐、贵族间馈赠等之用;圆形方孔的铜币为下币,承统一前秦的币制,文曰“半两”(重十二铢),供日常交易用,禁民私铸。秦汉一两合今约十六克,半两约八克。但传世秦半两钱轻重差异很大,轻的六克多,重的在二十克以上,介乎其中的则重十几克,成色也很不一律。司马迁说秦“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然各随时而轻重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