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订本》认为“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起先是铸当十型的面‘天国’背‘通宝’大钱”。笔者以为这一立论缺少理论依据,又与太平天国宗旨和宗教信仰相悖,故这种钱币绝非为太平天国所铸。
从文献记载看“天国通宝”钱
太平天国癸好(即丑)三年(1853)定都天京(即上海)不久,作为一个新建,发行货币势在必行。有关铸钱情况,文书未见刊载,而私人笔记则多有记述。按张德坚《贼清汇纂》“癸丑六月,贼在江宁于所掳铜匠中觅能铸钱者得十二人,封四人为铸钱匠,职同指挥。设厂开炉鼓铸……其大小如番钱,正面天国圣宝四字,幕无字。
天国通宝哪家公司信誉好,天国通宝市场价格怎么样
本公司近几年对天国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太平天国天国通宝折十价格:RMB日期:
清天国通宝--价格:RMB日期:
太平天国银质“天国通宝”双----价格:RMB日期:
太平天国天国通宝折十价格:RMB日期:
太平天国银质“天国通宝”双----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天国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天国通宝----价格:RMB日期:
清天国通宝--价格:RMB日期:
清天国通宝--价格:RMB日期:
清天国通宝--价格:RMB日期:
清天国通宝--价格:RMB日期: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疆域广大、林立。其货币发展历程长、演变大、各时代遗留下的钱币实物浩如瀚海。其种类之多、形制之烦、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在世界货币史上也是的。从商代的贝币、战国的刀、布币,秦代的方孔圆钱,到清末的机制币,数以万计千姿百态的古钱币构成了当今钱币收藏领域中为庞大的收藏门类,吸引了无数爱好、收藏和研究者。
按太平天国前期官制分13等,“指挥”为第3等,这表明太平天国对铸钱的重视;二、所铸之钱其钱文为“圣宝”,并不见“通宝”之说;三、“铜匠迫于威胁”,说明太平天国对铸钱之事的管理是很严格的;四、“铅铜不匀,铸不如法……遂停止。”说明太平天国初期铸钱,一时尚不得要领。但从《增订本》所标示的12种面文“天国”背“通宝”折十钱图版看,字体各异,铸法精良,质地纯净,轮廓清晰,字字工整,这些都与张德坚所记不相契合。
为了进一步考实“天国通宝”钱是否为太平天国铸钱,我们还可援引清涤浮道人《金陵杂记》“贼之伪铸钱,职同伪总制,有正副。贼之铸钱,正面直书‘天国’二字,背直书‘圣宝’二字,铸有十余万。无人敢用……悉收于伪圣库也”。按太平天国攻克上海时,涤浮道人尚居住上海城内,他的所见所闻应是当时纪实。所谓“起初以用‘天国通宝’为钱文,足以表明这是太平天国通用之宝的意思,所以先铸天国通宝钱”,这一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2000年前的汉“五铢”、1000多年前的唐“开元通宝”及北宋“宣和通宝”,其价格之低,简直令人难以置信——集币市场里一元即可买上一枚。但同样年代的古钱,有些售价之高却同样令人匪夷所思。战国时的“三孔布币”,售价高达6~8万元一枚,且有价无货。西汉末年王莽所铸的“壮泉四十”,也绝不会低于3万元一枚出手。即使仅100多年前问世的清代钱币,不少品种也高达上万元,如“祺祥重宝(1861年铸)”、太平天国起义时所铸“天国通宝”等等。
为什么一些距今千年的宋代钱币并不值钱?据资料显示,北宋“宣和通宝”几块钱便能入手,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战国货币“明刀”也才在百元左右。而一些“年轻”的货币如辛亥后袁世凯发行的光洋即“袁大头”,有数千元一枚的纪录;太平天国时期的“天国通宝”,价格甚至破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