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古玩私下交易、国际大拍卖、展览展销请联系:林女士
[“玉”鼻祖]
十余年捡石堆满整个家
石中命名“长江玉”
“你要调查长江玉,就绕不开一个痴情于石的人物——‘圈圈’。”在成都商报记者多日的走访调查中,几乎所有玩石的人都如此告诉记者。在长江主支流各大城市数以万计的玩石者中,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李强是谁;但提及“圈圈”,则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白沙、江津、巴南、江北及渝中,都有玩石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圈圈”是长江玉的“灵魂人物”。
“圈圈”本名李强,今年刚刚60岁。他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在朝天门长江边住了40年,后来搬家。搬家前李强跑到江边,捡了一块像乌龟样的长江石,准备留做纪念。石头拿回家,李强放在沙发上细看,越看越觉得有意思。从此,李强开始十几年在江边捡石头的生涯。即使在婚姻和石头之间,他也选择了石头。
重庆渝中区新德村一幢老旧的居民楼底楼,“圈圈”和30岁的儿子李囿延相依为命。60余平方米的两居室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石头,以及从江边捡来的碳化木。李强和儿子的卧室,完全成了石头的堆场。李强家的厕所外面是另一幢楼,但在两楼之间,有个不足一米的空隙,李强把厕所窗户拆了,留下仅可容他进出的小洞。在屋外这个狭小空间里,李强建了自己的工作间,打磨石头的简单工具都摆在外面,李强经常钻出屋子,在逼仄的工作间打磨他的宝贝石头,常常一呆就是一天。李囿延幼年患病留下后遗症,现在的智力相当于10岁左右的孩子,他会煮好面条或者汤圆,端给父亲。
2000年,李强在长江边捡到一块方形的石头,有光泽,摸起来很细腻,有玉的润感,他给这块方形的石头取了个名字:“长江玉”。李强说,从原始社会到今天,人类一刻也没有离开过石头。在李强眼中,玩石头是个寻根问祖的过程。自从捡到方形的“长江玉”后,李强开始有意识地捡相同类别的长江石。
藏品是你自己的,钱是别人的。 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 你刚好需要,我刚好专业,仅此而已!
没有卖不出去的藏品,只有卖不出去的价格! 鉴定交易请联系:手机号/号 林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