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与涵洞技术上是以跨径为划分标准的。一般5米(不含)以上称桥,以下就称涵洞。但圆管涵和箱涵不论孔径、跨径多少都称涵洞。联系电话:(号)
但实际上,涵洞与桥梁的主要区别是在于,一般涵洞上有填土,而桥上就直接铺轨道(但仍有道碴)。从侧面看,涵洞就象在路基上挖的孔,而路基在桥梁处就断开了。
根据以上说明,可以看出按是否填土来区分,只是通常的,非正式的一种区分方式。从技术上来说,应该按长度来确定。
涵洞是设于路基下的排水孔道,通常有洞身、洞口建筑两大部分组成 。洞身由若干管节组成,是涵洞的主体。它埋在路基中,具有一定的纵向坡度,以便排水;端墙和翼墙位于入口和出口及两侧,起挡土和导
流作用,同时还可以保护路堤边坡不受水流冲刷。涵洞组成,涵洞一般横穿路堤下部,多数洞顶有填土,采用单孔或双孔,孔径0.75~6 m。
洞身形成过水孔道的主体,它应具有保证设计流量通过的必要孔径,同时又要求本身坚固而稳定。洞身的作用是一方面保证水流通过,另一方面也直接承受荷载压力和填土压力,并将其传递给地基。洞身通常
由承重结构(如拱圈、盖板等)、涵台、基础以及防水层、伸缩缝等部分组成[1] 。钢筋混凝土箱涵及圆管涵为封闭结构,涵台、盖板、基础联成整体,其涵身断面由箱节或管节组成,为了便于排水,涵洞涵身还应有适当的纵坡,其小坡度为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