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一天有效工作时间是7.5个小时,一位催收员按传统方式打电话,7.5个小时里真正有效时间只有2小时”,
作为风控最后一环的催收,一直缺乏配套的政策法规,游走在灰色地带。在业内人士看来,催收行业已经到了转型的关键时刻,一方面网贷平台爆发,促使催收火爆,催收人员急剧上升;另一方面,催收出现人才断层,在合规变得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催收如何突破固化的体制,用技术的手段提升催收效率,是大家最为关心的话题。
欠款人不都是坏人,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生病,什么时候会有意外,但只要它发生,都可能会影响到你。所以当风暴来临时,第一个产生的必定是社会问题,最直接的就是自杀率升高、山东的辱母案、裸贷,强力的催收之下出现的种种问题。
这时政府就会介入,政府介入的第一件事情做什么?一定就是合规。
第一个受到冲击的一定是贷后催收,我们说贷后的处理,坏帐不单单只有催收,催收只是一个处置方式,但它确实是最直接的,因为催收员每天都在打电话。
目前上海和深圳都出台了一些相关政策,深圳出台的10条禁令里提到严禁使用借款人同学群、亲属群、QQ群,去公布或者威胁借款人的欠款信息、裸照,这是关于信息安全问题,我个人认为这些本来就是不被允许做的。
还有一些像严禁向第三方、借款人、包括但不限于借款人家人、朋友,或申请资料上填写的联系人进行催收。从字面上理解,不限于借款人的家人,但你还是可以跟借款的家人留个话,朋友或申请资料上填写的人。
政策出来,许多人对监管感到畏惧,我认为大家不用太紧张。真正要做到非常严谨,按照国外的做法就是第三方、借款人的家人你都不可以告诉他你是谁,他的欠款行为,你都不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严格。
政策所影响的是那些还在使用传统催收模式的公司,受影响的是催收员的催收绩效、成绩,用老一套方法,当然会受到影响。
是人在催,而人是有情绪的。
无论你定得多严格的话术,催收员都有可能在一瞬间爆发,不是他有问题,而是他是人,催收人也是人,也会生气。
现行P2P的委外有自身的劣势,比如小贷逾期案件的高催收难度高,新兴公司没有足够的渠道和经验来保证处理质量;市场上相对催收难度低的银行类案件(房贷、信用卡)供给充足,对于小贷案件有明显的挤出效应。
催收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做法,如果你一直在用传统的催收模式,不停地打电话,终会淘汰。
催收是个商业行为,无论风控做得多好,是不可能有零坏帐的,现行环境下,政策也好监管也好,对催收行业来说是利好的,我觉得时机到了,催收行业仍有巨大的潜力可待开发。
信用卡
贷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