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铜钱篆文书法于先秦到宋辽金为鼎盛时期,元代稀见,到明末清初除郑成功铸篆书“永历通宝”外再无篆书体钱文面世。此品“昭武通宝”篆书文铜钱篆文精妙,打破了明初300余年古钱文字单调,呆板不变的模式,它给古钱收藏爱好者带来的是豁然、舒展之感。
康熙十二年(1673),清廷为改善财政窘迫,诏令削藩,吴三桂不甘心自己的多年苦心经营旁落,就联合广东尚可喜、福建耿精忠三藩举兵作乱。为应付庞大的军事支出,吴三桂利用滇铜矿资源优势自铸铜钱流通,铜钱初名称为“利用通宝”。1678年吴三桂在湖南衡州(今衡阳)建立大周国,自立为帝,年号“昭武”,以年号为币名铸“昭武通宝”铜钱,分“”和背“一分”大钱两种。“昭武通宝”钱铸期虽一年不到,至今存世却不少,但篆书版“”钱和篆书版背“一分”大钱却非常少见。
哪有昭武通宝鉴定收购,2018年现今昭武通宝的价位
本公司近几年对昭武通宝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昭武通宝”小手镜价格:RMB日期:
“昭武通宝”背“壹分”“昭----价格:RMB日期:
南宋至明代古钱一组二十七枚----价格:RMB日期:
清“昭武通宝”背“壹分”------价格:RMB日期:
清“昭武通宝”背“壹分”------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昭武通宝市场成交的价格:
清初吴三桂铸“昭武通宝”篆----价格:RMB日期:
三藩昭武通宝篆书背穿上----价格:RMB日期:
清初吴三桂铸“昭武通宝”篆----价格:RMB日期:
南宋至明代古钱一组二十七枚----价格:RMB日期:
清初吴三桂铸“昭武通宝”篆----价格:RMB日期:
在我的藏品中,“昭武通宝”篆书版“”钱和篆书版背“一分”大钱属于比较少见的古钱币,其铸造与吴三桂颇有关联。
“昭武通宝”钱虽然流通地域较小,流通时间很短,但可以证明吴三桂其人是在明末清初时期,对历史走向有着重要影响的一个人物。他先护明、抗清,后叛明、拥清及着力农民起义军,再叛清、复明,后自立称帝。“昭武通宝”钱就是反映吴三桂一生翻来覆去历史的重要证物之一。由此看来,前辈收藏的“昭武通宝”钱具有一定价值。(
代清康熙十七年目的为维持人心,铸“昭武通宝”昭武通宝,武三桂昭武元年铸。分、折十两种,面文楷、篆二体直读,钱径2.4厘米,重约3.7克,楷书背或可见“工”字者,余皆光背,折十钱径3.5厘米,重约10.5克。背篆书壹分,折银一分行用。此钱书体优美,制作精良,市面罕见。
在此危亡逼近之时,吴三桂的“摇尾系统”却导演了一出曲意劝其即任皇帝的闹剧。吴三桂也想图个快乐,便匆匆在市郊南麓筑祭坛,“置办御用仪仗、卤簿等物”,来不及建筑宫廷朝房,就“构庐舍万间为朝房,宫殿瓦来不及改成黄色,就用漆涂抹。”康熙十七年三月一日这天,当吴三桂“登坛行兖冕礼”时,忽然天阴下起大雨,仪仗、卤簿被雨打湿,泥污不堪,就仪也就“草草而罢”。就仪后,造新历,制新钱币,曰“昭武通宝”。翁树培《古泉汇考》:“周元年甲寅(1674年),戊午(1678年)为周五年,即昭武元年,则僭号昭武乃戊午也。”
但到康熙年间,藩势渐大,清廷不安,便行撤藩之计。吴三桂见势不妙,假求隐退,以观清廷态度。康熙帝准其隐退,派人前往接管。吴三桂乘机起事,先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后在今湖南衡阳自立国号大周,建元昭武,自称昭武帝,并铸“昭武通宝”钱、“利用通宝”钱,两钱并行,在吴三桂势力所及的湖南、云南等部分地区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