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的熔点较高,加进锡熔点会降低,同时随着锡的适量增多,青铜硬度也随之增高,超过纯铜的硬度。但锡过量后,青铜反而变脆易断裂,加入定量的铅能克服青铜较脆的弱点。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周礼·考工记》中,对于铸造各种青铜器物的合金配比已有比较明确的记载。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的古人已总结出青铜合金的配制规律。
在2014年11月份举槌的北京第二轮秋拍上,领衔的古玩文化艺术品交易推出青铜金银专场,包括了5件带铭文的青铜重器,受到买家的追捧。其中,商代晚期西周早期光方鼎终以989万元成交。
据称,中国历史上青铜器的收藏传统可以追溯到汉代。由于青铜器一直受中国相关文物法的保护,国内市场交易极少,所以一度造成“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众多投资者或收藏家纷纷跑到国外交易。
据称,青铜器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这让青铜器在中国艺术市场不断增长的数字里难占一席之地。因此,青铜器在国内拍场十分少见。
商州青铜器交易方式运作模式,以往商州青铜器收购-价格是多少
本公司近几年对商州青铜器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战国错金银龙纹盖鼎价格:RMB日期:
商代晚期西周早期公前十价格:RMB日期:
青铜角带盖--价格:RMB日期:
商代晚期西周早期公前十价格:RMB日期:
商代晚期西周早期公前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商州青铜器市场成交的价格:
15-16世纪仿青铜器簋式----价格:RMB日期:
战国错金银龙纹盖鼎价格:RMB日期:
青铜鬲------价格:RMB日期:
青铜簋------价格:RMB日期:
青铜簋------价格:RMB日期:
在收藏市场,青铜器拥有巨大的升值空间被业内公认。首先,青铜器是国之重宝,具有很强的历史文化价值;此外,由于青铜器藏品交易的国内市场没有放开,很多人没有认识到青铜器的收藏价值,致使青铜器藏品整体价格偏低,从而为藏品保值升值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从制作工艺上来说,即使现代工艺品,也无法达到当时的青铜器制作水平,这一直也是现代工艺无法攻克的难题,所以,青铜器稀缺性和收藏价值不言而喻。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青铜饪食器包括鼎、鬲、甗、簋、盨、簠、敦、豆等。“钟鸣鼎食”体现了古代贵族饮食场面的奢华。赵卿墓的鼎共有八种27件,其中一套升鼎共7件。青铜鼎是由新石器时代的陶鼎演变而来,它是重要的饪食器,也是青铜器中使用时间长的器皿,一般用于祭祀或宴饮等重要场合烹煮肉食。升鼎又叫正鼎,用以“明尊卑,别上下”,被用作象征等级制度和权力的标志。据《周礼》记载,西周时天子用九鼎,称为太牢;诸侯一般用七鼎,称为大牢;卿大夫用五鼎,称为少牢;士用三鼎或一鼎。赵卿为当时晋国的卿大夫,以其身份享用诸侯级别的礼制可视为僭越。
在人类发展史中,主要以使用青铜工具的时代称为青铜时代,这个词初是由丹麦考古学家G·J·汤姆森(Thomsen)(1788~1865)提出的。他在《北方古物指南》一书中称“青铜时代乃是以红铜或青铜制成和切割器的时代”,当然他指的是西方青铜时代。而中国青铜时代是以大量使用青铜生产工具、兵器和青铜礼器为特征的。
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两千年左右,经夏、商、西周、春秋和战国早期,大约1600年之久。距今4500年~4000年前,是中国青铜器的萌芽与形成时期。此时期,石器和陶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的生活劳作工具。人们在采石过程中,遇到较大的石块,会架起火来将其烧裂,由此逐渐获得用火冶炼矿石的技术。其间,铜和铅、锡等共生的矿石混在一起经过火烧之后,熔化又冷却,凝结成了青铜饼块。人们发现青铜可以铸造成比石器工具更硬、更耐用的兵器和工具,而且可以反复利用,于是中国早的青铜器得以诞生。
早在2001年春天,纽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皿天全方罍”,创下了东方艺术品拍卖的高价924万美元。自2001年“皿天全方罍”次在纽约佳士得拍出高价后,曾经带动过国内青铜器市场。但那时候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尚处于初级阶段,青铜器收藏并未引起国内市场的重视和关注。此次香港古玩集团拍卖有限公司拍卖的这件青铜器高58厘米,重达16公斤,铸有铭文“周宜作公己尊壶,其用享於宗,其孙孙子子万年永宝用”,周宜壶的名字即是从铭文而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也藏有一件类似的青铜器,器形和铭文等均与本次上拍的这件相似,却没有壶盖,这使得在收藏市场流通的周宜壶整器价值格外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