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玩心悦(二)”中再次征集到一批蓝玉崧先生旧藏的印章,同时亦有台湾私人藏家提供的一批掐丝珐琅器,其中多数都有欧洲旧藏以及早年佳士得的拍卖来源,十分珍贵。掐丝珐琅器的身份等级历来都较高,自明初以至清代,大多都为宫廷用器,其皇家身份甚为显著,此次将有一批同场亮相,相信会得到藏家关注。
明代洪武、建文时期(1368-1402年)主要烧制青花瓷器。瓷器造型古朴浑厚,有元代的遗风。底较大而露胎,胎体多淘洗不精,底有凸起的中心乳钉,是很明显的时代标志。图案装饰一改元代风格趋于稀疏清新,空白地较多。所绘缠枝或折枝莲花叶大多呈螺旋状,与元代葫芦形的缠枝叶有明显的区别。民窑的瓷器绘画多仿元代的莲瓣图案,而元代的莲瓣内常画八宝图,明初则是以团花为主。民窑器心多草书“福”字,也有画松、竹、梅、兰、人物和动物等图案。
清代瓷器香筒鉴定特征跟市场价值,咨询电话:(李总)
上海觅远拍卖有限公司近几年对清代瓷器香筒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明末清初“三松”款竹雕竹林----价格:RMB日期:
清代粉彩镂空雕香筒价格:RMB日期:
清代竹雕松下高土图香筒价格:RMB日期:
清十八世纪白玉镂雕「庭廓高----价格:RMB日期:
白玉雕五老图香筒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清代瓷器香筒市场成交的价格:
明末清初“三松”款竹雕竹林----价格:RMB日期:
碧玉云龙纹珐琅香筒一对价格:RMB日期:
清代红木嵌银丝香筒价格:RMB日期:
白玉雕山水纹香筒一对价格:RMB日期:
清十八世纪竹镂雕八骏图香筒----价格:RMB日期:
明、清两代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业的中心。除正式开设“御器厂”和“厂官窑”大量烧制御用器外,民窑瓷器也发展很快,“官民竞市”,互相促进,制瓷工艺得到了发展。
在中国浩瀚的历史文化遗产中,竹木雕刻艺术是一种具有浓郁的民俗化、大众化的工艺品类。自清代中期起,出类拔萃的竹雕艺术家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他们不但以竹根雕刻人物,还在竹制的笔筒、香筒和古代文人用来搁放手臂的臂搁等器物上雕刻人物、花鸟、山水或亭台楼阁,还利用竹皮与竹骨的不同肌理质感,创造出“留青”的竹雕艺术效果,留下一大批传世竹雕珍品,成为当前收藏的热点之一。
作为文房器具之一的笔筒,它出现的时代其实很晚,宋人说文房诸器,不及笔筒。宋以及宋代以前说到“笔筒”,均指收笔所用的笔套。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螟蛉有子”条云蜾蠃“取桑虫负之于木空中,或书简笔筒中,七日而化为其子”。陆玑是三国吴人。此所谓“笔筒”,笔套也,即仍是秦汉时期常见的两根竹管连在一起而在其中置放一对毛笔的双筒套。晋干宝《搜神记》卷四“持一百钱、一双笔、一丸墨置石室中”,可知两晋时代的笔仍多以“双”为计量。
香筒中的名品,自然首推上海宝山明朱守诚夫妇墓所出朱小松款刘阮入天台香筒。竹筒高16厘米,圆径3.6厘米,上下装饰螭虎纹的紫檀木盖和底座。香筒上面刻古松、刻山石、刻攀缘之藤、刻松畔低生的灵芝、执扇的仙女、仙鹤与鹿,而精神所聚,则在仙境中的弈棋者二、观棋者一,因此特别用了角点嵌枰上棋子和人物双眸(图三)。王世襄《竹刻·此君经眼录》称它为“竹刻无上精品,重器”,“传世小松之作,构图之美,刀法之工,无一可与比拟”。如前引《挂枝儿》所云,香筒本可纳于怀袖,而也可以置于卧中。明朱孟震《河上楮谈》记玉笥山梦验故事,云梦入县城,见“肆中列一香筒甚大,问之,云‘此被中用者’”。
工薪族收藏爱好者,不妨收藏这些,不但花费少,且瓷艺做工精细,画彩用笔生动细致,神态刻画生动不拘泥,民间收藏市场易获得真品、精品,且升值潜力也较快。显现出拍卖市场对这类民窑精品的认可程度。但目前市场上民窑瓷器良莠不齐,收藏爱好者在购买时应区别对待,否则可能会花了高价却买回劣品。判断民窑瓷器价值高低的标准有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