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之后,信贷产业火热崛起,一大批互联网消费金融出现,让催收行业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
“整个催收公司,已有多达数千家大大小小的公司,三五个人,注册一家公司就开干”,杨凌粗略统计,这两年,起码就有上千家专注互联网金融催收的公司成立。
而这其中,近一半的平台,并没有催收资质,野蛮生长。
“营业执照中,没有催收或清收等相关营业范围的,都属于地下催收公司,灰色运作”,杨凌称,大多数暴力催收事件,都来自这些地下催收公司,行业一度陷入众矢之的的深渊。
“行业洗牌已来了,有一半的催收公司将被淘汰”,杨凌认为,这真的不是一件坏事,催收行业早就到了该溯本清源的节点了。
他们等待这一天,等得太久了。
催收行业在监管的隙缝中,左腾右挪,试图找到一个出口。
但通常是,他们每逃窜一处,很快监管就围堵而来。
这个长期处在灰色边界的行业,仿佛被推了一把,猝不及防地进入阳光下——光线有点刺眼,他们尚未适应。
等他们适应光线,睁开蒙昧的双眼时,就会发现那段野蛮江湖、灰色时代,已是过去……
信用卡催收公司转让,催收服务公司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