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金元券需要鉴定、评估、交易的可联系:胡经理
电话:(同)
QQ:
(或扫描内容下方二维码免费在线鉴定、评估)
那之后,尚先生便在网络上查询起这些钱币的价格,无意中发现了名为“暂得斋”的藏品流通网店,而很机缘巧合的是,其店主正是于先生当时提过的藏主邱先生。
据尚先生介绍,他从资深藏主邱先生那里得知,这些金圆券在民国时期,等同于现在的,而非一种票据。后来,尚先生为了更多地了解藏品,又将这些金圆券拿到了中国银行,让专业人士代为鉴别。
1949年10月全国解放,民国纸钞也成为历史的回忆,以四大银行为主的民国纸钞基本上被全部回收,留存至今的十分稀少。
金圆券为红色,东南沿海(如福建)老百姓戏称为“红鸡公”;银圆券为墨绿色,东南沿海(如福建)老百姓戏称为“乌鸡母”。
民国金元券市场价格是多少,咨询电话:(胡经理)
民国金元券近几年成交记录:
民国三十八年银行金券-----成交价:178万 成交日期:
民国三十四年银行金券-----成交价:436万 成交日期:
民国三十年银行金券1-----成交价:593万 成交日期:
民国上海中华劝工银行金券-----成交价:461万 成交日期:
民国三十八年银行金券-----成交价:416万 成交日期:
民国三十八年银行金券-----成交价:195万 成交日期:
民国三十八年银行金券-----成交价:516万 成交日期:
因民国时期特殊的历史原因,民国纸币的收藏价值与其面额高低多半关系不大,主要与其品种珍贵与否有关。例如有头像的纸币比无头像的纸币价值要高些,各省地方银行发行的纸币因存世量较少,一般比银行发行的纸币价值要高,题材上佳的比题材一般的价值要高,这中间差异很大。按新的市场行情来看,在京津沪等地的收藏市场上,即便是常见的纸币品种,只要品相比较完好,价格低也可以卖到五六元一枚,即便是品相很差的旧币,也可卖一二元一枚。
1948年8月,国民再一次实行“币制改革”,宣布废除“法币”,由银行发行“金元券”。面额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六种。规定1元金元券折合“法币”300万元,以回收“法币”。
但军费支出浩大,国民印刷的1千元、5千元、1万元面额的金元券又继续出炉。金元券同样变成废纸,市场上依然把旧银元当作交易媒介。
后来,尚先生几经周折,通过一位收藏家具的朋友,了解到一位于先生,手上也有银行青岛分行的同类金圆券,他便找到于先生谈了起来,“于先生对我说,他是1992年至1996年间,从一位邱先生手上,经其转让得到了这张伍佰万元的金圆券,那之后也一直没有听说关于这种钱币的任何消息,甚至连市面的定价也打听不到。”
在金元券垮台之际,国民也随之垮台,可其仍在做垂死挣扎。1949年7月4日,国民在广州宣布,发行银圆券,1元银圆券含纯银23.49克,金圆券5亿元折合银元1块和兑换1元银圆券。
1949年7月,中国大陆大部分解放,国民又在未解放的南方地区发行“银圆兑换券”简称“银圆券”以代替几乎一文不值的金圆券。东南沿海和西南各省解放后也由人民用人民币作价收回,银圆券也同时废止。
以阎锡山为首的行政院,见市场已流行银元,就采取顺水推舟的方式,决定再次实行银元本位制,并于1949年7月2日由代李宗仁明令公布了《银元及银元兑换券发行办法》,规定银元券1元兑换银元1元,等于金元券5亿元,一块银元的价值,比8亿元金元券还高。
对于收藏品来说,品相也是决定其价值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即便是品种完全相同的纸币,也会因品相新旧而造成很大的价格差异,故集币爱好者应以收藏品相上好的民国纸币为宜。
民国金元券需要鉴定、评估、交易的可联系:胡经理
电话:(同)
QQ:
(或扫描内容下方二维码免费在线鉴定、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