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德福心理咨询分支机构隶属于北京德道幸福生活心理医学院(简称:北京德福心理咨询),北京德福心理咨询是第一个在中国(现存,2001年注册)从事心理咨询的机构;第一个在中国能彻底治愈抑郁症、强迫症的心理咨询机构;第一个在中国快速解决婚姻情感危机,追回男女朋友的咨询机构;第一个在中国能解决厌学、早恋、生育高智商宝宝的心理咨询机构;第一个在中国能让精神病康复的心理咨询机构;第一个在中国有完整的属于自己的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咨询机构;第一个在中国有独特的治疗方法和手段的心理咨询机构;第一个在中国设立分支zui多的心理咨询机构。随着德福卓越品质的不断发展,德福将陆续在全国省会城市增设分支机构,为当地人民带去zui优质的心理咨询服务。
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讨论一下父亲的功能,我们当一个爸爸,要想知道如何当爸爸,当然要了解父亲的功能。
我们可以把父亲的功能区分为和母亲类似的功能和属于男性独有的父亲功能。和母亲类似的功能可以区分为:养育功能、陪伴功能和支持功能。
养育功能
养育功能在现代很简单,爸爸能不能在外面挣钱回来,像早期的父亲是要在外面打猎回来的,在七十年代厨师、司机,粮店职工是很抢手的男人,为什么?知识分子只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吃香。文革期间,物质匮乏,所以一个人zui初的心理再怎么高级,回到原初的生存状态,就要求生存,养活一家。我刚才举的例子这些人,不管你学历多低,他们可以带吃的回来,所以那个时候有这些职业的男性特别受欢迎,这是本能的选择。
男性自古以来zui重要的功能是养育功能,地球七十五万年开始产生出现人类,以后形成社会,zui早期的社会形式是母系社会,那个时候为什么男人地位不重要?因为采集社会,果子到处都是,男人女人老人小孩都可以采,女人能生孩子养家糊口,她的作用比男性的作用更大,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母系社会决定地位的就是经济,她能不能养活这个家庭。
为什么后来变成父系社会?还是跟铁器的出现,家禽,畜牧业的产生有关,从某种意义上需要更多力气耕田,要打猎,牲畜驯养要驯养,养活家庭的主力军变成男性。农业的产生,可以把稻子定期养育,收割,播种,这些东西是力气活,所以不论打猎耕种收割都需要体力,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男性作为主要能够养育的主力军,当然在社会上就占有主要地位。
家庭中养育的象征意义到现在还没有变,养育家庭主要看你能不能带钱(食物)回来,我们从历史的纵轴来看男性的养育功能是降低的,为什么呢?现在从农耕社会转移到城市,从重体力活转成脑力活,在城市里女性不一定比男的赚的少,也不一定比男性难以赚钱。解放后对重男轻女的问题在社会上已经搞了很多年,整个趋势是这样的,有更多适合于女性的工作,男性越来越难赚到很多钱,仅仅在养育功能就发生这么多改变,zui重要的还是父亲角色的缺失,现代的男性无法养育家庭,是因为往前二三十年,他的父亲不是因为战争、政治不在家,就是其他原因比如离婚,孩子多半会判给母亲,一个父亲缺失的社会,使得孩子更加紧密和母亲在一起,
他成年后就害怕养育,也不能承担养育,从纵轴来说男性的养育功能是降低的。
这是父亲的第一个功能,在象征层面养育的意思就是你能不能养活家庭,多挣钱带回家。
陪伴功能
我们说,孩子有母亲的陪伴不就够了吗?父亲的陪伴难道重要吗?他不去赚钱吗?
要知道,父亲的陪伴和母亲的不一样,我们以女孩为例,母亲在早期都是养儿育女的,对女儿来说母亲的养育有非常多的对自我的认识的恐惧,当然弗洛伊德从男性角度说,她的恐惧是我是不是缺个东西啊?先天缺陷啊?因为在她的年龄没有乳房也没有男性生殖器,所以她恐惧,她看到母亲和自己不同,她就特别好奇,她就投向父亲这边,对小女儿来说父亲是把她拽离母亲的力量,她第一次投向男性的怀抱,她的父亲。很多小姑娘在爸爸面前穿得像公主,搔首弄姿,她很小就表现得像女孩,和她的妈妈竞争,这也是有必要的,如果父亲缺失的话,她就呆在一个和母亲共生的状态,
所以对于女孩来说,父亲把女孩在第一时间带离母亲非常重要。
对男孩来说父亲陪伴孩子和母亲不一样,母亲陪伴更多是生理的满足,吃喝拉撒,父亲的陪伴很多和玩耍有关,特别是探险式的玩耍,所以温尼科特说小孩无序的活动可以促进想象力和创造力,爬啊跑啊这类,如果孩子在地上爬,母亲会说这个太脏,那个太危险,但是父亲不一样,他会陪你一起玩,父亲的陪伴和母亲的zui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依恋型陪伴,把你身体搞舒服了,父亲的陪伴和探索有关,有创造性、去认识世界,去探索自己和环境的边界,这是父亲做的,非常重要,对孩子有吸引力。其实父亲的陪伴比母亲少,但是质不一样。
大家可以去看《克莱默夫妇》的电影,离婚的夫妻为了争夺儿子,父亲是因为要获得一些利益才去争夺孩子的,但是当他和孩子呆了一阵子后突然产生了感情,真正想去养育自己的孩子。
这是支持功能,母亲的支持比如抱着孩子,哄孩子,支持和接纳功能,这是母亲的功能。但是父亲的支持功能常常和承担挫折有关,比如孩子做了尝试失败了,父亲可以会鼓励再来一次,母亲就太懒了算了,父亲就说这个算什么。摔伤了母亲很心疼,父亲不以为然。前提是父亲要在场,给予支持。比如以前的双杠,单双杠随便玩,小孩子经常把腿架上单杠,头悬空,荡来荡去,跳木马,可能跌到,在学校,体育老师都是男的,会鼓励孩子做这些危险的动作。现在的学校都不敢承担这个责任,全都变成母亲的支持,支持不玩这种动作。但是如果是父亲就会鼓励孩子玩这些稍微有些危险的动作。
以上我说了父母亲类似的功能,养育、陪伴和支持和接纳功能。下面要说的就是父亲独有的和母亲不一样功能。
第一个功能就是父亲必须有托举功能,托举的意像,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亲把孩子举起来往天空高高地抛起,妈妈在一边略带担心地看着天空中的孩子,父亲神情自若,双手举着。这个孩子在半空中尖叫,他的眼光可以看到父亲和母亲,但是他更多的是惊喜。同时他还撇到母亲略带吃惊的表情,看到这种表情他甚至很开心,这种图像大家不知道熟悉不?我把它换作心理上的一个词——拼爹。
拼爹拼的是什么?前几天跟一个刚退下来的一把手聊天,他深有感触和我说,这么多年我在和下属接触的时候,深深体会到给我留下印象的第一是官二代,第二是富二代,然后是表现出色的业务骨干,一般的员工很难记住。
对于一个大型国有企业的一把手,他好像应该关心一般的员工,我好奇地问: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他们的表现吗?因为他们的背景所以显得突出?他说不是,其实就是因为他们的家庭。怎么说呢?这就是拼爹,你也不要说别人有这样的爹你没有,你就怪自己的爹,如果这是事实,你就努力吧,因为你如果没有这样的爹可以拼,你能为孩子做的就是你要变成这样的爹。
这种东西就是硬的,你不要觉得官二代富二代就是躺在爹的功劳簿上,无恶不作,其实不是这样,他可能更加努力、资源更加好,他能够踩着父母亲的资源往上走,他的父母亲愿意呀!托举的意思就是父亲能不能在孩子关键的时候给予支持。
我很年轻的时候就想过不要很早要孩子,年轻的时候我就想搞事业,托举不起来孩子,那个时候什么都要钱,不仅是教育,旅行啊,所以的需求都要钱,但是没有啊,托举功能不够,人脉不够,所以我对自己的理论很认可,到了中年有了一定的托举能力的时候再要孩子。孩子要什么都能托举起来。当然我指的是他自己愿意学习啊、旅游啊,为自己的未来做打算。
我的理论是,如果你没有可以拼的爹,你就要成为你孩子可以拼的爹。
成功
父亲第二个特殊功能,就是成功。不是所有的男人都能够辉煌,那些没成功的怎么办?所以我记得曾老师干脆留下一句话,与其回家被妻子嘲笑,还不如给孩子留下一个忙碌的背影。
成功是要赚钱,要有一定的地位,获得尊重。孩子小的时候崇拜你,可能只是因为你个子高,能做他当时做不到的事情。如果孩子大了后你还能保持这个成功的姿态,就很能给他榜样的作用。这也是当今社会对男人的要求,男人要成功,父亲要成功,这一点就搞垮了很多人。
有两种不成功,一种就是不成功,一种是成功后还是觉得自己不够成功。这个社会对男人成功的要求成为父亲功能的重要的一点,其实成功的标准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稳定的工作,有稳定的地位,有大成功和小成功,我们社会的标杆是大成功,但是对孩子来说小成功就是大成功了!而这种小成功很多父亲都做不到啊!
父亲zui后一个功能可能有一点悲剧色彩,就是英雄,英雄的要求是越来越高的。
如果说托举功能比如说有钱有权,让孩子去任何想去的地方,有地位,有一些便利可以安排,成功就是有赚钱的手段,有高学历或好工作。英雄的功能要求父亲有英雄情结,比如面对坏人,其他人不敢上前,可能这个父亲平时懦弱窝囊,不太成功,托举功能也不够,但是关键时刻站出来,挡在了歹徒,孩子和群众中间,那个时候他在孩子面前就是大英雄。
有的时候一个特别成功的人,有托举功能的父亲不一定是大英雄,他可能会先逃跑,比如地震的时候或者在危机的时候,他求生的本能是逃跑,可能他的人生哲学就是明哲保身,这也是本能的反应,如果这一幕被孩子看到了,他在孩子心中的英雄形象就破灭了。
英雄情结是对父亲更高的要求,带有理想性,只要谈到英雄,就带有悲剧色彩:战胜歹徒获得表彰是真正的英雄,但是你能说那些做了努力但是失败的还是英雄吗?这就是英雄的悲剧所在。很多英雄他可能是失败的!
我们以成败论英雄,从西方的斯巴达克斯,庞贝,到我们的曹操,赢了他就是英雄,说他是大奸枭,但他还是英雄。刘备说是奸雄,还是英雄。即便失败的英雄父亲的形象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有榜样的力量。我记得我看过一个日本片子,说是七八十年代中国人要到日本留学,这个父亲借了很多钱,去日本指望赚很多钱,结果去了后变成黑户口,没办法回到家里说清楚这个情况。用七年的时间躲在日本的小公寓,连洗澡的地方都没有,一天打三份工。用这种方式把孩子养大去了美国当医生。他的妻子和女儿知道父亲以这种没有地位的身份把他们养大--托举功能没有,也不算成功,一开始家人不理解,等知道了真相后才知道父亲是悲壮的英雄,因为他zui好的年华花在无地位无尊严和无身份的打三份工上,zui后终于把妻子女儿供出来了,他有希望,我依然觉得这个父亲是英雄,虽然很悲壮!
zui后我们回到现代社会父亲的功能,首先是父亲的缺位,有两种缺位,一种父亲不在家,留守儿童,出去赚钱,赚不到不好意思回来。一年回来一次或者很少回来,这是现实缺位;第二就是父亲回来后吵架或者要被家人比较,回来在孩子面前没有微笑,不知道怎么陪孩子,导致内在缺位,在这种家庭长大的孩子,父亲的形象缺失,自己对今后当爸爸既缺乏榜样,也深感恐惧,现实中我们看到一些男孩长大成男人后,他的表现还是男孩,找一个同样对性不感兴趣,一起打游戏,说离婚就离婚,过家家的婚姻对象。等真正有了孩子,他也不知道怎么养孩子,所以我们要追本溯源就是不知道怎么当爸爸的孩子,是因为当孩子的时候没有爸爸。
就像我刚才所讲,如果你没有拼的爹,你要变成你孩子可以拼的爹。你要具有上面我讲的功能,哪怕是悲观的英雄,一个能够在社会上吃苦能够愿意承担挫折的男孩,在变成男人的过程中就能逐渐能够形成上面的男人功能。
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闻香识女人》,阿尔.帕奇诺,在里面演一个失意的军官,一个来自小镇的少年,其父母亲都在美国边缘小镇开杂货铺,学校威胁要开除他,阿尔.帕奇诺在关键时候挺身而出,父亲的托举功能就非常到位,如果这个孩子没有这个军官的托举,他就被学校当作虫子踩扁了,这个电影讲述的就是父亲的托举功能。如果你们想看父亲对女性的托举功能,《百万美元宝贝》的电影可以看看,一个来自穷困地区的女孩,要摆脱自己低微的命运,找到克林.伊斯伍德饰演的拳击教练,在反复被拒绝后终于被训练成一个成功的拳手。
备注:详情请关注成都心理咨询中心(上百度搜索‘北京德福成都心理咨询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