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存世的比较可靠的接近王羲之真迹的唐摹本是收藏于日本的《丧乱帖》,而其中所写正是五胡乱华,王氏家族南渡后,琅琊故里的王家“先墓再离荼毒”,王羲之得悉后因此“痛贯心肝”,连说了几个“奈何奈何”,我次看到此帖是在上海博物馆,当时触动很大。我觉得从王羲之到吴昌硕先生,其实里面有一种对中国文化维护的精神在,而王羲之的先墓正是一种文化象征。
就当下的书法而言,也许还是碑学还是帖学的争论,然而我以为这些都是表面的,我觉得内心的深处,王家大族因为五胡乱华以后,更有一种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坚守。吴昌硕先生也是,他在晚清那么一个内忧外患的社会中——如果社会正常,他或许会走帖学这一脉,但是他看到中国遭受这么多外族的侵袭,进而提出“强其骨”的口号——致力金石强悍之风,这样一种精神我觉得在中国的当下其实特别有意义,因为现在整个大的背景也是需要重新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从中汲取营养与勇气。
王羲之字画哪里市场好价格,2018年王羲之字画价格很高吗
本公司近几年对王羲之字画市场价格分析估价:
孙晓云王羲之兰亭集序价格:RMB日期:
王羲之兰亭序宋拓本价格:RMB日期:
王羲之传行书手卷水墨纸价格:RMB日期:
王羲之草书昨日帖手卷价格:RMB日期:
王羲之太上玄道德经拓价格:RMB日期:
近几年王羲之字画市场成交的价格:
王铎拟王羲之草书长卷手卷水----价格:RMB日期:
王羲之草书昨日帖手卷价格:RMB日期:
孙晓云王羲之兰亭集序价格:RMB日期:
王铎临王羲之积雪凝寒帖价格:RMB日期:
李铎行草书王羲之句镜片纸本----价格:RMB日期:
吴超(吴昌硕曾孙、上海吴昌硕研究会法人代表):王羲之距今已是1700多年了,去年是我曾祖父吴昌硕诞辰170周年,虽然曾祖父以金石书法知名,然而我们也深信我的曾祖父在学书法的过程当中也是受到了书圣王羲之书法的巨大影响。就海派书画而言,海派本身就是海纳百川,程十发先生曾说,“海派无派”,也是说各方面的杰出人士会聚到上海以后,把各方面的文化集中在上海,那就成了海派。所以我们说我们这个海派也是从全国各地的文化营养汇聚成的海派,没有各个地方的文化底蕴,也成不了海派,从这个角度而言,海派就是要取各家之长。
此帖提及的“先墓”及其“修复”事,今人王玉池推定先墓在洛阳,其修复之事,在永和七八年,也不排除在永和十二年桓温收复洛阳时。韩玉涛认为先墓在琅邪,修复之事,在永和十二年八月。刘涛根据此帖书风与《十七帖》距离较大,认为可能是王羲之五十岁(永和八年)左右所写。
王羲之在篆隶书的传统中加入了运动的机制。但是,在被发掘出来的大量的秦朝、汉朝的竹简、木牍中,线条的飞动绝不亚于我们现在的草书,更不要说楷书和行书了。另一方面,王羲之的行书、楷书也有非常安静的一面,也有运动特征不是非常明显的地方。所以第二点也站不住脚。
张伟生(《书与画》杂志主编、上海书协副):临沂过去是古琅琊郡,名人辈出,诸葛亮、王羲之、颜真卿的故里都在这里。这次随“海派东渐——金石书画家十人展”来到临沂,我感到我们是来古玩的——寻文化的根、书法的根。从临沂,到海派,再到对日本的影响,这三个关键点,其实正好是中国文化的一条文脉。中国的文脉就从黄河流域开始,然后再到长江流域,长江流域就是现在海派的文化,后来又东渡过海影响到日本了,所以这样一条线,三个点就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条文脉,所以我们研究这个东西实际上很好,就是看我们怎么继承这个传统,把这个历史的文脉延续下去。我觉得我们出这个题目,我们来研究这一段历史,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万育仁依稀记得明·詹景凤《东图玄览》、清·安仪周《墨缘汇观》提及此帖,此帖多少年来湮没不彰,现突然出现在自己的眼前,怎不激动。惊喜之余,万育仁毅然将废筐里的《上虞帖》捡回,小心翼翼地带回上海博物馆,请还在工作的专家进一步确认。也许是怕麻烦,也许是怕这些“封资修”的东西引火烧身,也许是不懂,他们却来个彻底否定:“该卷既不是王羲之的真迹,也不是唐摹本。”